|
|
|
|
发行人:林恭如所长 编辑委员:吴肇欣教授 主编:林筱文 发行日期:2017.12.30 |
|
|
|
9月份「光电所专题演讲」花絮(花絮整理:姚力琪) |
主题: |
Workshop on Biomedical Optics Imaging |
时间: |
2017年9月22日(星期五)下午4时30分 |
|
本所黄升龙教授9月22日(星期五)举办Workshop on Biomedical Optics Imaging,邀请Dr. Milind Rajadhyaksha及Dr. Jason Chen于博理馆101演讲厅发表演说。本所教师及学生皆热烈参与演讲活动,演说内容丰富精彩,与现场同学互动佳,师生皆获益良多
。 |
|
|
讲者: |
Dr. Milind Rajadhyaksha (Associate Member, Dermatology Service,
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 New York, USA)
|
讲题: |
Instrumentation of confocal microscopy |
|
Dr. Milind Rajadhyaksha(右)与本所黄升龙教授(左)合影 |
讲者: |
Dr. Jason Chen (MD, Director, Dermatologic Surgery, 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Skin Cancer Center, Hauppauge, New York, USA) |
讲题: |
Cutaneous confocal microscopy, from bench top to bedside |
|
Dr. Jason Chen(右)与本所黄升龙教授(左)合影 |
|
10月份「光电所专题演讲」花絮(花絮整理:姚力琪) |
时间: |
2017年10月20日(星期五)下午2时20分 |
讲者: |
曾宗琳先生(前台积电财务长) |
讲题: |
科技人的企业财务管理知识和个人理财观 |
|
曾宗琳先生于10月20日(星期五)莅临本所访问,并于德田馆103教室发表演说。曾宗琳先生本次演讲题目为「科技人的企业财务管理知识和个人理财观」,讲述自身商场投资经验。本所教师及学生皆热烈参与演讲活动,演说内容丰富精彩,与现场同学互动佳,师生皆获益良多。 |
|
曾宗琳先生(左)与本所副所长黄建璋教授(右)合影 |
时间: |
2017年10月20日(星期五)下午4时 |
讲者: |
Prof. John Dallesasse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UIUC) |
讲题: |
Enhancing Silicon: Progress on Silicon Photonics and 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 |
|
Prof. John Dallesasse于10月20日(星期五)莅临本所访问,并于德田馆103教室发表演说。Prof. John Dallesasse应本所吴肇欣教授邀请至光电所发表演讲,本次演讲题目为「Enhancing Silicon: Progress on Silicon Photonics and 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本所教师及学生皆热烈参与演讲活动,演说内容丰富精彩,与现场同学互动佳,师生皆获益良多。 |
|
Prof. John Dallesasse(左)与本所吴肇欣教授(右)合影 |
时间: |
2017年10月27日(星期五)下午2时20分 |
讲者: |
赖聪贤教授(国立中兴大学电机系与光电所) |
讲题: |
Photonic Molecule: Optical-coupled microcavities embedded with quantum dots |
|
赖聪贤教授于10月27日(星期五)再次莅临本所访问,并于博理馆101演讲厅发表演说。赖教授应本所管杰雄教授邀请,本次演讲题目为「Photonic Molecule: Optical-coupled microcavities
embedded with quantum dots」。本所教师及学生皆热烈参与演讲活动,演说内容丰富精彩,与现场同学互动佳,师生皆获益良多。 |
|
赖聪贤教授(右)与本所黄升龙教授(左)合影 |
时间: |
2017年10月27日(星期五)下午4时 |
讲者: |
Prof. David S. Citrin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讲题: |
Terahertz imaging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
|
Prof. David S. Citrin于10月27日(星期五)莅临本所访问,并于博理馆101演讲厅发表演说。Prof. David S. Citrin本次演讲题目为「Terahertz imaging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本所教师及学生皆热烈参与演讲活动,演说内容丰富精彩,与现场同学互动佳,师生皆获益良多。 |
|
Prof. David S. Citrin(右)与本所李翔杰教授(左)合影 |
11月份「光电所专题演讲」花絮(花絮整理:姚力琪) |
时间: |
2017年11月10日(星期五)下午1时30分 |
讲者: |
Prof. Roel Baets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hent University - IMEC) |
讲题: |
1. EMSP program introduction
2. Silicon photonics for (bio)sensing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
|
Prof. Roel Baets于11月10日(星期五)再次莅临本所访问,并于电机二馆105演讲厅发表演说。Prof. Roel Baets本次演讲分为两个主题,第1个主题是介绍光电所为其伙伴学校的欧洲EMSP学位学程(European
Master of Science in Photonics)。第2个主题则是「Silicon photonics for (bio)sensing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本所教师及学生皆热烈参与演讲活动,演说内容丰富精彩,与现场同学互动佳,师生皆获益良多。 |
|
Prof. Roel Baets(左)与本所张宏钧教授(右)合影 |
时间: |
2017年11月24日(星期五)下午2时20分 |
讲者: |
李亚儒教授(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光电科技研究所) |
讲题: |
可调式随机激光 |
|
李亚儒教授于11月24日(星期五)莅临本所访问,并于博理馆101演讲厅发表演说。李亚儒教授为现任师大光电科技研究所所长,本次演讲题目为「可调式随机激光」。本所教师及学生皆热烈参与演讲活动,演说内容丰富精彩,与现场同学互动佳,师生皆获益良多。 |
|
李亚儒教授(右)与本所李翔杰教授(左)合影 |
|
|
~ 光电所所属实验场所小型紧急应变演练 ~
(时间:2017年11月27日,上午11:00~11:10)
撰文:陈姿妤
演练地点:电机二馆352A室
演练内容:
本次演练主要目的为使人员在实验室意外灾害事故发生时各司其责,采取正确而有效方式控制灾害,并落实实验室人员具备紧急逃生之观念与方式,以提高紧急状况时的应变能力。
上午11:00于电机二馆352A实验室,假设学生进行实验时,发生电线走火火灾意外,学生紧急通报所办办公室人员。本所人员接获通报后,即刻联系馆舍电机系办人员协助广播疏散全馆;并紧急分组编派人员:于出口引导疏散人员尽速远离馆舍、协助火势控制、进行灭火、设置人员禁止进入标示、设置救护站协助受伤同学、于集合区清点确认疏散人员名单。所办人员同时持续紧急联系352A实验室负责教师(苏国栋教授)、所长(林恭如教授)及本所环安卫委员(蔡睿哲教授)前往电机二馆西侧出口广场前集合;由所长、环安卫委员掌握现场状况并进行指挥调度,确核实验室全部人员疏散完毕,顺利完成此次疏散演练。
此次疏散演练加强了大家在意外发生时,能实时进行紧急通报及疏散的观念。感谢教师、同仁及同学们的全力配合。
|
|
图一、电机二馆352A实验室发生火灾,进行初步灭火 |
图二、电机二馆352A实验室通报所办人员 |
|
|
图三、所办人员接获通报,即刻通知电机系系办及相关人员 |
图四、系办人员进行馆舍广播 |
|
|
图五、事发实验室敲门告知附近实验室人员疏散
|
图六、实验室人员立即进行疏散 |
|
|
图七、 引导人员疏散 |
图八、设置人员禁止进入标示 |
|
|
图九、设置救护站,协助擦伤同学救护 |
图十、人员疏散至西侧门集合区,并进行人数清点
|
|
|
图十一、学生报告实验室处理状况 |
图十二、教师们进行环安卫事项倡导 |
|
|
|
|
|
|
|
|
|
|
|
|
|
|
~ 与南京大学(Nanjing
University)博士生交流活动 2017 系列报导 ~
【2017
第十届海峡两岸光电科技博士生论坛】
(时间:2017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地点:南京大学)
【之一】
撰文:光电所博士班学生徐蕾
10月30日,2017「第十届两岸光电科技博士生论坛」在南京大学正式拉开序幕。第十届是一个多么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它代表着南京大学与台湾大学双方的坚持和交流取得了阶段性的圆满,所以能够参加这一次的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学术讨论日程为两个整天,包含两校师长们的学术研究演讲,及五大主题的学生研究成果报告,五大主题分别为「Photodetectors and Display」、「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Metasurface and Artificial Materials」、「Photoemission Spectroscopy and Solar
Cells」以及「Physics Optics」。
会议开始首先邀请老师们进行演讲,黄建璋教授介绍了使用IGZP TFTs来进行蛋白质复合物的时域分析方法,接着是南京大学的刘辉教授介绍怎样制作一个具有引力透镜效应的微结构光波导来控制光子的行为,然后是刘致为教授介绍了基于Ge/GeSn的MOSFETs以及MOSFETs的工业发展进程,最后南京大学的姜校顺教授则介绍的是On chip Nonreciprocal Light在Hight
Q微腔中的传播。紧接着是两校18位同学的精彩报告,虽然大家的研究领域都略有差异,但是依然可以透过接触不同领域的研究来激发研究灵感与火花,整个会议内容丰富涵盖面甚广,回响热烈。这次会议延续了上一届的海报展示,在会议报告结束后,透过这个方式,不仅同学们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交流,老师也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及指导。
|
|
图一、同学们互相交流 |
图二、老师与同学深入探讨 |
这次会议中周昂升同学风趣幽默的主持以及关于CVD成长石墨烯的精彩报告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最佳论文奖,南京大学的王向阳队长则更详细地介绍了刘辉教授的研究课题,表现毫不逊色,同样获得了最佳论文奖。李家硕队长关于perovskites的报告引起了众多同学的兴趣,南京大学的朱学艺同学关于在量子系统中拓扑态的研究更是引起了刘致为老师的关注,因此双双获得最佳人气奖。最后,第十届两岸光电科技博士生论坛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
|
图三、南京大学吴兴龙副院长与本所林恭如所长共切十周年庆贺蛋糕 |
最后借用南京大学老师的一句话,希望两岸光电科技博士生论坛能在两校的共同努力下,像引力波一般不仅长久延续下去更能影响深远。
【之二】
撰文:光电所博士班学生林宗毅
在这次的活动当中,海峡两岸的学校各自展示出学术专长,在台湾大学方面展现出我们与产业界的结合使得我们的研究偏向于应用方面,而在南京大学方面则展现出物理学院无论在光学、理论计算等基础研究上的实力,在18个学生演讲及4个教授的演讲中,我想分享我印象最深刻的两个演讲如下。
首先是南京大学高雅君同学的演讲,她结合了次波长(subwavelength)以及电浆子(plasmonics)来做为研究之主题,她将具有次波长结构的金属薄膜变成了可与显示器结合之组件如图一,而且三维的次波长结构跟二维的次波长结构相比可以携带更多的信息,但是要制作三维的次波长结构其制程相当的复杂,必须利用全像术之类的显影技术,在此次演讲中南京大学的同学利用双光子的制程技术来制作站立式U型的共振器,而站立式U型的共振器方向及其高度可作为二元及灰阶的控制参数。
|
图一、利用站立式U型的共振器来制作显示信息的方式 |
双光子的制程技术将会利用准分子激光来制作三维之图案,在没有图案的部分会涂上35nm的金薄膜当作电浆子的来源,站立式U型的共振器的轴长(arm height)是一个决定吸收频率的重要常数,例如利用轴长为1.9μm之站立式U型的共振器其在1220cm-1会产生一个全透射的频谱如图一,也可以利用站立式U型的共振器之不同摆放方向来制成两种频道(channel)的像素,这种结合次波长结构及电浆子来制作像素的方式令人印象深刻。
再者是王向阳同学的演讲,在近10年的物理研究中能观测到引力波被视为一个里程碑,引力波为光经过行星时会因为其产生的引力而导致光产生偏折,在演讲中他提到了利用聚焦变化光学可以使光在同质(isotropic)及异质(inhomogeneous)介质中产生偏折,在此研究中他们利用米凯利安透镜(mikaelian lens)并利用渐变的折射率材料来制作微结构透镜且制作光波导来观测光之行进,藉由渐变的折射率材料来达成光捕捉,他们的制程利用了PMMA、银及二氧化硅来模拟光捕捉的现象,藉由模拟可以看到利用不同厚度的PMMA可以达成渐变折射率如图二左,而这种类似鱼眼的结构可以达成自对焦(self-focusing)的效果。
|
图二(左)利用渐变的折射率材料来制作微结构透镜且制作光波导来观测光之行进(右),利用光栅结构来达成talbot effect之传递 |
利用光栅式结构也可以达到talbot effect的效果,一般的talbot effect因为折射的效应无法传到远方,在光路中加上了米凯利安透镜之结构,因为其具有自对焦的效果将可以有效地将发射出来的光波传至远方,而此效果也可以利用到通讯系统,利用不同的光栅宽度来达成数据的传输。
在此次的研讨会中可以看到南京大学学生的研究主要着重在比较理论的部分,而且他们都会利用书上比较基础的组件结构或是光学设计进行不同领域的结合,台湾大学方面则是利用书上已知的知识来制作组件,相信在互相搭配之下可以有许多的收获。
~
光电所参与欧盟
European Master of Science in Photonics (EMSP)
硕士双学位计划
系列报导 ~
【之二】
撰文:光电所硕士班学生杨子德
在比利时一年的时间内其实课业是相当忙碌的,由于必须要修完所有学分并完成论文,因此会推荐尽量在上学期的时候多修一点课程,让下学期的课业较轻松,以专心于研究。修课和选题目其实都还是有一些自由度的,课程可以在UGent(根特大学)以及VUB(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之间做选择。这一年中我总共修了62学分(ECTS),包含32学分共8堂课,以及硕士论文30学分。所上课程包含非线性光学、生医光电、光电科技发展、太阳能电池、显示器技术,系外选修包含进阶学术英文、人类与环境、创业导论。全部的课程皆是以英文授课,大部分是小班制,小教室内大约5至10个学生。
|
左图:光电系馆外观;右图:教室一隅 |
小班制的好处在于授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更为有效。而我想全英文授课以及夹杂欧洲口音的英文会让初次上课的我们这些留学生有些不习惯,却因着老师的细心以及乐于教学而不算是太大的问题。其实和在台大修课类似,教室内老师放着投影片,讲解课文内容、公式推导等等。而特别处在于,每个章节的尾端通常会安排一个exercise时间,授课老师出例题在黑板上,并且给予时间鼓励学生互相讨论解题。期间老师会在教室各处游走,给予提示或解题方向。在时间结束后,由老师讲解例题的详细解法。每个exercise时刻都蛮重要的,可以对课文章节的内容融会贯通,也算是对考题的练习。
|
左图:课堂黑板;右图:作业 |
课程部分根特大学是欧洲出了名的严格,作业与报告平均一周两个左右,相当扎实。我自己观察到的感触是,欧洲学生遇到不清楚或遇到问题比较会勇于发问。感觉从小教育背景的关系,欧洲学生在上课时并不会怯于打断老师上课的过程而提出疑问,甚至讲到下一个章节时,还有可能因为问题而回到先前的章节。
而这很可能是因为考试形式的不同而导致的。根特大学的考试,时常会有口试(oral exam)的部分。假设一堂非线性光学课,由两个老师分别针对不同章节授课,期末考试会有笔试部分以及口试部分。笔试就如同台湾的考试,题目卷上有着大约5至6道题目,给学生3个小时完成。而在笔试进行的同时,则会轮流让同学出去外面,分别找两个老师进行他们所教授部分的口试。老师会给你一张空白纸做笔记,并当场给予题目,希望你能够解释原理或者是进行一段推导给他听。在考试方面强调口语的表达以及和教授之间的沟通,我想这可能是他们从小一项重要的训练,也让欧洲的学生在报告时可以较为自信。【精彩内容,下期待续~】
|
期末专题报告图片 |
撰文:光电所硕士班学生林暐杰
在这一年的EMSP计划中除了30学分(ECTS)的硕士论文外,还需要修习30学分(ECTS)的课程内容,其中包括光电所的课程20学分、工程与建筑学院的课程4学分以及其它学院的自由选修6学分。我在光电所修习了生物光学、趋势光学、显示光学、非线性光学和太阳能光学课程,而在领域外修习学术英文、企业创业思想和环境与人类。
根特大学的学制是一年两学期,每一学期上课约12周,中间没有期中考试,到最后一个月安排所有科目的期末考试。所上的课程大多都是小班制,一个班约10位同学,课堂中都很鼓励学生发问或课后与老师讨论。光电领域的课程内容相当扎实,虽然上课时间看似只有短短的12个礼拜,但是老师总是滔滔不绝地传授内容,每一个科目老师的自制讲义都超过150页以上。此外作业量很多,每一个科目每一周至两周都会出一次作业或是报告,整体课程进度相当密集。除了一般的板书授课外,像是相当理论的非线性光学会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更加了解理论的实际现象与应用。太阳能电池课程则安排学生参观位在比利时荷比卢区域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场,实际去了解目前正在运行的太阳能电池效率等特性。而在趋势光学也安排学生参加光电研讨会,让学生学习到最新的知识内容。
而光电所外的课程则相对活泼,也几乎都是超过100多人的大班制。其中我选修的企业创业思想教学内容相当有趣,第一份作业每组会拿到一份创业计划书,每组必须分析这份创业计划书的可行性,计算资金成本的预估以及获利的趋势,发挥在课堂上的所学将这份计划修改为可实行的创业计划。而在期末报告时则是给全班30多组不同角色,有些组担任投资家角色,有些组扮演创业公司,还有一些组成为求职人员,每一位投资家、创业公司和求职人员都有不同的预设背景资料,每一组在有限时间内要根据自己的角色进行投资、求职、募资、应征工作人员等,最后根据结果进行创业过程报告。从这过程中每一组可以了解到如何应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谈判技巧,并深入体会到不同角色会实际遇到的处境以及该如何处理。
在成绩评定方面根特大学每一个科目满分是20分,只要有超过10分则代表这门课程有通过。虽然作业很多,但是大多课程的主要评定依据还是最后一次的期末考,约占了总分的百分之七十五。根特大学的考试也十分特别,除了一般的笔试外还会有口试,在进行笔试的过程中学生会轮流到另外一间教室和老师一对一口试,学生拿到口试题目后会有几分钟的准备时间,之后根据题目进行公式推导或是概念说明,老师会再由学生的表现作不同程度问题考验,因此除了熟悉理论计算外,也考验着学生对观念的理解程度。【精彩内容,下期待续~】
|
企业创业思想上课情况 |
|
参加光电研讨会 |
|
参访荷比卢区最大太阳能发电厂 |
|
|
|
|
|
|
|
|
|
|
|
|
|
|
MBE growth of the highly mismatched alloy InAsPSb
Professor Hao-Hsiung Lin
Graduate Institute of Photonics and
Optoelectronic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台湾大学光电所 林浩雄教授
The two binaries consisting of alloy InPSb are very different in bond properties which make the bonds in the alloy suffer from very large distortion. In such alloy, the atoms deviate from their lattice points, resulting in peculiar electronic and optic properties. In this work we performed temperature dependent XRD measurement to probe Debye-Waller’s factor, from which the mean square of the atomic deviation can be extracted. For comparison, binary InAs and alloy InPSb were measured. The atomic deviation in binary InAs is attributed to thermal vibration. In addition to thermal vibration, InPSb shows a large static deviation, whose root mean square value is 0.28Å.
|
Fig.1 Bond distortion in InPSb |
|
Fig.2 (a) Ω-2θ scans of (002), (b) Ω-2θ
scans of (006) at 15K |
|
Fig.3 Linewidths of different reflection |
|
Fig.4 Mean square displacement <u2>
versus temperature |
|
|
|
|
|
|
|
|
|
|
|
论文题目:低维度热电组件最佳化设计与分析
姓名:吴昭纬 指导教授:吴育任教授
摘要 |
由于能源转换的日益需求,我们研究了以InN/GaN 和 GaAs/AlAs 材料为基础之热电组件效率。传统上,块材半导体的热电组件其转换效率都不高,我们采用了低维度的奈米线(nanowire)和超晶格(superlattice)作为热电组件结构。评估热电组件的转换效率指针为ZT。我们使用弹性连续模型(elastic
continuum
model)和有限差分法计算声子散射关系。波兹曼方程式(Boltzmann
equation)和弛豫时间(relaxation time)估计也被应用于解出电子和声子散射机制。热电的研究结合了电子和声子相关的物理特性来设计一个高效率热电组件。我们提出了具有粗糙表面且由InN/GaN所组成的核心和外壳的奈米线(core shell nanowire)作为有潜力的热电组件。粗糙表面的奈米线使晶格热传导率降得更低,但因表面费米钉(Fermi level pinning)效应,此粗糙的表面并不会影响电子的导电特性,因而提升热电转换效率。另一个模型是探讨低维度下的超晶格结构之热电效率分析。如图一,不同于传统的超晶格结构,我们提出了使用粗糙表面之GaAs和AlAs奈米脊(nano-ridge)超晶格架构和某一种排列顺序下,打乱声子的传播相位,用以进一步降低晶格热传导率。在不影响电子的移动率且能让声子遭受到此粗糙表面的影响下,适当的选择表面粗糙的程度,我们可以得到更低的晶格热传导率。如图二,在此粗糙表面的奈米脊超晶格结构中,常温时ZT=1.285,在高温T=1000K的时候ZT=3.04。我们的热电研究提供完整的热电效率分析给组件设计者。
|
图一、GaAs/AlAs奈米脊超晶格(nano-ridge superlattice)的架构。声子和电子往Z方向传播。A和B分别表示GaAs和AlAs交错往Z方向长,超过100层。X方向有限制宽度(confined width)。奈米脊超晶格的两边为粗糙表面。加热的地方为超晶格的下方。 |
|
图二、热电转换效率指针ZT对温度作图。在GaAs/AlAs奈米脊超晶格为GaAs(4nm)/AlAs(1nm)/GaAs(4nm)/AlAs(2nm)的排列顺序和粗糙的表面条件下,在T=1000K高温时可以达到ZT=3.04。 |
Reference:
1. Chao-Wei Wu and Yuh-Renn Wu*, "Optimization of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for rough nano-ridge GaAs/AlAs superlattice structure", AIP Advances 6, 115201 2016
DOI: 10.1063/1.4967202
|
2. Chao-Wei Wu and Yuh-Renn Wu*, "Thermoelectr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rough InN/GaN core-shell nanowires", J. Appl. Phys. 16, 103707, 2014
DOI: 10.1063/1.4894510
|
|
|
|
|
|
|
|
|
|
|
|
— 资料提供:影像显示科技知识平台 (DTKP, Display Technology
Knowledge Platform) —
—
整理:林晃岩教授、孟庆棠 —
紫外光扭曲
由于具有扭曲相位波前(twisted phase front)与表现出具有甜甜圈状(doughnut-shaped)特性的强度分布,载有旋转角动量(OAM)的漩涡光束在最近几年来引起科学界的重大兴趣。以可见光与红外光的漩涡光束为例,其在光通讯、超解析影像以及粒子操作方面上具有无数的潜在应用。
然而,到目前为止,在超紫外光(XUV)与X光下漩涡光束的产生被证实是困难的。现在,一个来自意大利与瑞士的跨国研究团队发布与展示了两个简单适用于自由电子激光(FEL)的方法,因此产生强度密集的超紫外(XUV)漩涡光束。(P. R. Ribič et al.,
Phys. Rev. X 7, 031036; 2017)
预期这种超紫外(XUV)漩涡光束可提供研究光与物质交互作用之新现象的机会,这包括在光离子化过程中之违反偶极选择规则、在磁性材料中之高温离子缺陷的产生、以及根据光旋转角动量的双色性(dichroism)特性,于新材料特征性技术的发展。
在第一个方法中,非线性谐波产生可用于一具有螺旋波荡器(undulator)的自由电子激光(FEL)中,产生一个二次谐波(15.6奈米波长)的漩涡光束(如图一)。此方法依赖于紫外高斯光束与电子束,在自由电子激光(FEL)的六个波荡器、色散部件与在一连串的辐射器中的交互作用。此方法的优点是除了在输出端装上锆滤波器用来堵住基态自由电子激光(FEL)光束之外,不需要任何外加的光学组件放置于自由电子激光(FEL)光束路径中。
|
图一 |
在第二个方法中,一螺旋状zone plate(利用螺旋图案蚀刻340奈米厚的硅薄膜,如图二)被引进到自由电子激光光束路径中,用以产生一螺旋相位于自由电子激光光束中,因此产生一聚焦的超紫外(XUV)漩涡光束。藉由使用带有不同图案的螺旋状zone plate,可以产生带有不同拓扑电荷数量(可据以量化扭曲量)的漩涡光束。此方法产生强度接近1014W cm-2的超紫外(XUV)漩涡光束。
|
图二、Zone plate带有电荷l=0(左图),l=1(中间图),l=2(右图)之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的影像 |
研究团队声称这两种方法也可以应用于产生软X光与硬X光光谱区域的漩涡光束。
参考资料: |
1. Oliver Graydon, Ultraviolet twist, Nature Photonics
11, 692 (2017)
DOI: 10.1038/s41566-017-0037-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6-017-0037-8
2. Primož Rebernik Ribič, Benedikt Rösner, David Gauthier, Enrico Allaria, Florian Döring, Laura Foglia, Luca Giannessi, Nicola Mahne, Michele Manfredda, Claudio Masciovecchio, Riccardo Mincigrucci, Najmeh Mirian, Emiliano Principi, Eléonore Roussel, Alberto Simoncig, Simone Spampinati, Christian David, and Giovanni De Ninno, Extreme-Ultraviolet Vortices from a Free-Electron Laser,
Phys. Rev. X 7, 031036 (2017)
DOI: 10.1103/PhysRevX.7.031036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