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光电所硕士班学生陈世昌
在出国念书之前,对于「欧盟」这个名词并不是那么熟悉,总是仅止于书本上一个经济政治共同体的代称而已,然而随着这一年亲处实境的生活与四处闯荡后,才深刻地体会到其成立的必要性及惊人影响力。
在地图上小小一块的欧洲大陆,其实就分布了二、三十个国家,大部分的国家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天然屏障来当作国界,因此整个欧洲的火车或公路网络其实非常庞大发达,跨国列车的发车频率也相当高,尽管不同国家的公共运输管理机构都不一样,还是可以轻松地在某一个国家的火车站内买到其它国家的火车票,随着最近智能型手机与行动网络的普及,电子车票商务也快速崛起,这使欧洲成为一个非常适合进行跨国长途旅游的地方,经常在搭火车旅游时,不知不觉间就会从一个国家跨到另一个国家,对此唯一敏感的大概只有那悄悄从当地模式切换到漫游模式的手机收讯了吧,在这种模式下,人们可以轻易且频繁地遇到其它国家的居民,消弭了国与国之间的界线,我想这就是欧盟会诞生的一大基础吧。
然而,尽管国家间的界线变模糊了,各个国家还是都保有其各自的文化,例如语言。除了一些极为少数的国家(如:比利时、卢森堡)之外,各国人民的母语都不相同,这使得住在这块大陆上的居民几乎都同时会多种语言,以适应这国际交流频繁的环境。我曾经问过一位比利时当地朋友,为何能同时如此熟练英法荷德等四种语言,他很直截了当地回答我「为了生存」,「当你从小在家一打开电视,抑或和朋友们去电影院里看电影,发现屏幕上都是荷法双语字幕,配音不是荷语或法语就是英文时,你就只能看,慢慢地边看边学;又或者在假日出游时,车子一开动不动就到了德国或法国,如果你不会他们的语言,那该怎么办?」这样的生活环境迫使他们从小就开始学习第一或第二外语,并藉由满足需求的过程不断接触和练习,我想是生活教会了他们使用多国语言的能力吧!除此之外,无形中也培养了国际观,对于新的文化也大多能接纳或尝试。
除了生活需要之外,政府的辅助也是一大推手。记得有一次在爱沙尼亚旅行时,赶巴士的途中跟出租车司机聊了起来,得知他就读小学四年级的女儿除了作为母语使用的爱沙尼亚语之外,也会语系相近的芬兰文,之后他打算建议她修习学校所开设的西班牙文课程,但是他女儿本身却对位在东亚的日本文化深感兴趣,因此打算学习学校的日文课程。据司机的描述,当地学校开设了许多不同国家的语言课程来教育他们的下一代,大多数的人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第二外文(第一外文仍为英文),我想在欧洲这种人种复杂的环境里,大概只有能同时掌握多种语言才能走出自己国家的框架,在国际化的欧盟环境里提升自我的竞争价值,而身为波罗的海三小国之一的爱沙尼亚,对于这种需求应该更感急迫吧,促使政府的教育体系出面提倡新世代的多语能力。
这不禁使人开始反思台湾的处境,或许是受制于天然屏障,孤立在汪洋大海上的岛国文化相对较保守,接触外国人的机会也不多,人们对于语言能力的掌握并不敏感,否则一样国土狭小的我们不也应该多朝这方面做点功课吗?【精彩内容,下期待续~】
撰文:光电所硕士班学生王怡文
处在一个和以往生活经验都不太相同的地方,自然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和有趣的体验。我住的地方由于离学校很近,因此附近当然也住了不少学生,而礼拜五下午和礼拜一早上,有很高的机率可以看到(或听到)有人拖着行李喀啦喀啦地走在石子铺成的人行道上,一开始没什么感觉,只觉得怎么大家都很常出去玩,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拖着行李回家洗衣服,然后再带着干干净净的衣服回宿舍。这可能是因为有些租屋处并没有包水电费,而根特的水费也确实是不便宜,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热水的价格竟然还是冷水的两倍,我想这应该是提倡节约用水最有效的手段了。不过确实也有不少人趁着周休二日安排轻旅行,搭着火车或巴士到邻近的国家旅游是很方便的事,搭车经过国界也是一种很有趣的经验。在台湾的时候总觉得一定要搭飞机才算是出国,而在欧洲,常常就在不知不觉之中跨过了国界,风景也在火车飞驰的时候渐渐转变,如果没有盯着地图app或是收到电信业者的推销简讯,根本很难发现自己已经到了另外一个国家。我趁着圣诞假期去德国旅游,那时候坐在火车上跨过了国界和一个个城市,看着夕阳映在窗边,心里对远行感到期待,却又十分平静。
第一次逛圣诞市集就是在德国。整整齐齐的小木屋摊贩、简单的灯饰、热情的人潮,构成了欢度佳节的欢乐景象。大大小小的城市都会有带有地方特色的圣诞市集,基本上白天就会开始营业,而到晚上点起灯的时候,过节的气氛就更加浓厚了。虽然摊贩不尽然相同,但是一定会有的就是圣诞红酒,在十度以下的寒冷冬夜捧着一杯暖呼呼的红酒,闻着淡淡的香料和水果的香气,喝着不但温暖了你的胃,也温暖了你的心。这里买红酒时会先收杯子的押金,喝完之后要记得把杯子还给摊贩,而他会把押金退回。所以如果你很喜欢那个杯子的话,直接带走也不用觉得不好意思。当然除了圣诞市集以外,欧洲各地,像是根特,都会不定期地举办活动,可能是音乐会、各种市集,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临时游乐园了!在宿舍附近有一个圣彼得大广场,二、三月的时候发现整个广场都在大兴土木,一天天过去后发现原来是凭空建造了一个小小的游乐园!各项游乐设施、鬼屋、卖食物的摊贩,俨然就是一个小型的剑湖山乐园。因为住得近,玩游乐设施的人们惊恐的尖叫声有时候还会远远地传过来,在家里看到运作中的游乐器材还真的是一种新奇的体验。更有趣的是,在活动结束后几天,整个广场上的各种摊位、器材全部都撤得干干净净,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一夜之间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
我觉得待在欧洲总会经历一些让脑筋一下子转不过来的事,但是看看不同的人是如何用不同的思维来待人处事,也会是很有意思的体验。【全文完】
撰文:光电所硕士班学生许晏翔
比利时本身就是多元民族融合的国家,大部分国民都会数种语言,又因为领土面积小,早期以纺织业、贸易立国,普遍民众对新事物态度开放,对外国人相当友善包容,这点也与台湾相似。
如之前文章所说,在研究和学习等方面,指导教授和博士班学长永远希望我们积极发问,不要一遭遇瓶颈就独自摸索、闭门造车;但另一方面,他们也不会时时紧盯进度,通常除了每两周一次的定期meeting以外,平日在走廊或教室偶遇教授或学长,顶多点个头打声招呼,不会讨论研究的进度(除非是火烧眉毛的阶段)。保留一些空间,慢慢摸索,如此的环境非常适合学术研究。
在比利时认识的朋友之中,最特别的是一位Airbnb房东—Birger。在学期的最后几天、准备论文口试的最后阶段,因租约到期不得不搬离原先的住处,只好在Airbnb上寻找离学校不远的短期居所,因而认识了Birger。Birger本业是飞行员,利用执业之间的空闲时间经营民宿,认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新朋友。和我们留学生一样,因为本地外食非常昂贵,Birger也烧得一手好菜,并且自己亲手打造设备精良的厨房欢迎房客使用。民以食为天,我们的互动从美食开始,决定先用地道家乡小吃—猪肉馅饼试试接受度。刚结束飞行回到家的Birger微露疲态,小尝一口陌生的食物,香脆的皮、多汁的馅,咸而不燥、油而不腻,吃得他赞不绝口、一个接着一个,甚至开始询问食谱,想一窥这东方神秘力量。看着似乎可行,接着又煮了麻油鸡配白饭。Birger熟练地拿着筷子扒饭(之前韩国房客送的),细细品味米酒和麻油的香气、鲜嫩多汁的鸡胸肉,经历前所未有的五感体验,Birger感叹:「麻油、米酒、鸡胸肉,这些东西我的厨房里都有,没想到结合在一起是如此美妙!」
两天后,换Birger展现手艺—比利时家乡菜。之前我们一票台湾留学生都不会料理的苦白菜(witloof),文火慢煨、包上火腿,再淋上特制的吉士酱汁,用烤箱烤至金黄色。原先难以下咽的苦味消失了,搭配偏咸的火腿和吉士酱,一股原先未曾察觉的甘甜出现在味蕾上。我忽然领悟了,厨师是赋予食材生命之人:同样的食材,只有经由正确的厨师之手,处理适当,才能发光发热、绽放生命。
吃饱喝足,Birger和我们分享他刚入手的最新VR设备、一起看足球赛,并露了一手跳床绝技。整个房子就像游乐场,加上热情的主人带领,一起享受、一起品味。在这论文口试的倒数最后几天,是我毕生难忘的Airbnb体验。【精彩内容,下期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