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光電所碩士班學生陳廷豪
根據我在歐洲生活一年的感想,發現只要敢講英文並且講得很有自信,基本上不會有溝通上的困擾。由於歐洲也只有英國和愛爾蘭是以英文為母語,其餘國家都有各自的語言,因此在用英文溝通時,都是用簡單的英文字彙且講話的速度較慢,我反而在旅行時,遇到一些美國人,講起英文批哩啪啦,超級快!字與字之間連在一起也沒有抑揚頓挫,導致我反而聽不懂美國人講英文。另外歐洲人的英文都非常好,由於歐洲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實在是太頻繁了,開車一不小心就到其他國家了,在不會他國語言的情況下,都會用英文溝通,也因此歐洲大部分的人都會講英語。同時我也與幾位歐洲朋友聊到英文能力的問題,他們學英文的時間不會比台灣人早,但他們經常講英文,所謂熟能生巧,英文是一項工具,當你經常使用時,就會很熟練!
我最常練習英文的場所是宿舍的廚房和青年旅館。一開始在廚房聊天時,我有時聽不懂其他國際生的英文,但他們又講得如此有自信,害我懷疑自己聽力有問題,後來才發現他們的發音不一定比自己標準,然而重點是他們講得很自在很有自信,讓人以為他們英文很好。因此我也試著有自信地去講英文,收到不錯的成效,漸漸也就比較敢開口!在外旅行,住青年旅館是絕佳練英文的地方!由於你會有其他的室友,所以簡單的問好,像是"Where are you from?"就可以開啟一連串的對話。再進一步的話,還可以相約一起玩樂呢!像是在拉脫維亞旅行時,我們就把德國的室友約出去一起吃早餐,並且互加Facebook為好友!另外還記得有一次在酒吧喝酒時,被一對來自愛爾蘭的情侶邀過去一起喝酒,幾杯酒下肚後,講起英文也就不太有拘束,不怕文法錯或是發音不標準,講了就對了,還因此被愛爾蘭情侶誇獎英文很流利呢!
在啤酒王國比利時,平常的休閒活動當然就是到酒吧喝酒聊天啦!在酒吧翻開menu,酒的種類琳瑯滿目,每次挑酒都變成一件難事。比利時的酒有苦、有甜、有不同酒精濃度、有不同香料、分成瓶裝或是木桶酒,所幸吧檯的人都很專業,直接將你的需求跟他們講,他們就能為你選出一瓶不錯的啤酒!在酒吧可以選擇坐在有桌子的位子上或是吧檯,然而我傾向坐在吧檯,因為可以趁機找吧檯的人聊天,所以即使一個人去酒吧也不用感到孤單,另外很多關於酒的知識我都是在吧檯問出來的,練英文之餘還可以長知識,真是一舉兩得!
至於有大於兩天的連假時,當然就要去別的國家!由於歐洲有很多航空公司,彼此之間競爭激烈,也因此機票非常便宜,早一點訂機票,往往可以撿到便宜!更因為國與國之間很近,所以到多個國家旅遊更變成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
圖一、與愛爾蘭情侶在酒吧喝酒 |
|
圖二、與在青年旅館認識的德國室友吃早餐 |
【精彩內容,下期待續~】
撰文:光電所碩士班學生吳鎮國
很多人來歐洲前會擔心自己的英語能力不夠,會不會到國外不適應各種生活、研究、修課、社交等。這些擔心都是多餘的,歐洲的不同文化種族交流比台灣更頻繁,遇到英語能力水平不一、不同口音的人是很正常的。有遇過拉丁語系國家的交換生,口說能力比較弱,有時只能一直用單字來表達聊天,但他還是可以一起開心玩、交到朋友,只要敢開口就不怕沒人聽你說。雖然對於英語能力的問題,我是很樂觀地看待,但是其中還是偶有困難,特別是修課的時候。由於修課時要持續聆聽老師講課,有時稍有不慎,前面段落沒聽好,就會無法理解後面講課內容的前因後果,特別是有些老師來自法語區,口音會比較重,加上課程是視訊課程,訊號不清楚,如果課前不預習會很難理解課程的內容。而日常生活上,比利時的荷語區語系也許跟英語比較接近,口音適應上比較沒有那麼大的問題。
|
圖一、與三五好友在自宅聚餐 |
除了生活及學業,如何找到娛樂調劑身心、紓解壓力也是我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比利時的店家普遍七點就關門,不像台北晚上逛街生活正要從七點開始,一開始有些許的不習慣。平日晚上的娛樂就是到酒吧喝喝酒、看電影或者三五好友在各自的家裡喝酒開party。比利時的地理位置非常好,位於歐陸的中心,到其他國家旅行很方便,我也常利用課餘及週末出去旅行,尤其是利用廉價航空非常便宜的機票就可到鄰近的國家走走,去認識不同國家的人,利用青年優惠看許多的博物館、美術館、古蹟、教堂。旅行的路上和不同國家的旅人都是用英語交流,從西邊到東邊無一不是如此,也因此我感受到英語的威力,能把不同背景的人交織起來,也勉勵學弟妹多學好英語,就會有機會體驗到世界的廣大與多元。
|
|
|
圖二、免費參觀的教堂是我閒暇沒事常去參觀的地方。除了美麗的建築結構、圓頂及彩繪玻璃,還會有些歷史文物。右上圖為根特主教與清末或民國初年的中國的交流。
|
【精彩內容,下期待續~】
撰文:光電所碩士班學生陳世昌
在UGent的這一年,適應期最長的應該就是語言差異了吧!
根特位在比利時的荷語區,大部分的居民除了荷蘭語之外,普遍也都能用英語流利地跟外國人溝通,由於我們一行人都沒有事先學過荷蘭文,因此在歐洲的日子主要都是用英語去跟外國人交流。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下,大多數學生的口說與聽力能力都比較弱,在溝通上容易產生許多障礙,這使得我剛到比利時還人生地不熟之際倍感挫折,常常無法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還記得剛到根特後沒幾天,我和鎮國及廷豪一起去參加了一場Speed Dating,這是由UGent的一位牙醫系學生Alex以私人非營利的方式舉辦的活動,所有的UGent國際學生及當地居民皆可報名參加。在活動的當天晚上,約莫來了100多個人,大家就坐在很長一排的長桌兩側,喝著啤酒邊聊天去認識坐在你對面的陌生人,約莫5到10分鐘之後,長桌一側的所有人員就會往旁邊順移一個位子,繼續開始認識下一個新朋友;過程中,我們3個總是用斷斷續續的英文搭配著一大堆的比手畫腳,努力地去介紹自己與台灣的文化,在當下一對一的緊張氣氛中,早已將羞恥心丟到一邊,也不去計較自己講出來的句子文法和用詞是否正確,腦海中只剩下要如何盡力地將資訊傳達出去並維持對話的連續,自己事後想起來總覺得很糗,幸好那時的新朋友們都很有耐心地跟我們交流。之後的幾個月內,我們便以這種方式去溝通並度過這段艱苦的適應期,而自己也漸漸地明白,其實語言這種東西就是這樣,無論是從中文轉換到英文環境去生活,或是在課堂上從熟悉的理工領域跨到陌生的商管領域,一開始常常會覺得不得其門而入,但是只要不顧羞恥心地硬著頭皮不斷嘗試去講去用,漸漸就會進步很多,也能較有效率地與他人溝通。
娛樂的部分,我除了長假時會去旅遊之外,平常最常做的就是逛超市及喝啤酒。
在台灣時從來都不覺得逛超市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是在根特,這卻成了我一大樂趣來源。常常在下課後拎著購物袋跑去逛附近的超市,慢慢地在蔬果區構思接下來幾天的菜單,就像個小廚師一樣任自己隨意揮灑。另一方面,在選購商品時也會很好玩,因為有時一整排的食用油或調味料都是一些在台灣不太常看到的種類,這時看不懂荷蘭文的我,總要自己觀察研究好一陣子,或是鼓起勇氣去問附近的人才能搞懂它們之間的差異,然後又得仔細思考要將為數不多的選擇機會用來嘗試哪一個商品;而一樣的情況在餅乾區更令我傷透腦筋,因為映入眼簾的餅乾不少都是以前沒有吃過的,尤其是各式各樣的洋芋片,每一種都很想要嚐嚐,可是在有限的金錢和健康考量下,常常都要猶豫很久,秉持著以後可能就不太容易品嚐到的原則,我幾乎每一次離開超市時都會順手買個一、兩包洋芋片,然後說服自己等到明年回台灣後身體就可以恢復健康了……
比利時啤酒種類繁多又極為有名,一間間富有個人特色的酒吧也應運而生,因此在根特不管是國際交流學生或是當地學生,都很喜歡在晚上三五成群一起去酒吧小酌,大家可以分享自己國家或生活的趣事,也可以在足球賽時為支持的足球隊進球得分喝采,這些點點滴滴都成為我們在根特的一大娛樂來源。
【精彩內容,下期待續~】
撰文:光電所碩士班學生王怡文
說到語言,一開始必須先介紹一下比利時的語言劃分。比利時總共有三個官方語言,分別是荷語、法語和德語。只有一小部分靠近德國的人口是說德語,其他約有六成人口說荷語、而四成人口說法語。先不理會他們複雜的政治劃分,我們可以簡單地以布魯塞爾大略做個區分。基本上,布魯塞爾以北的區域是荷語區、布魯塞爾以南的區域是法語區,而布魯塞爾本身則是雙語區,因為畢竟是首都區。當然還有一些例外情形,我指的是在布魯塞爾以北但是卻說法語或是在布魯塞爾以南卻說荷語的一些小區域,這些只要去之前稍作確認即可,平時並不需要擔心。。
你可能會覺得,明明比利時大半人口都會說英文,我們在學校或日常生活中也都能用英文順利地跟其他人溝通,那為什麼還要注意身處哪一個語言區?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你會說當地語言就可以拉近和其他人的距離,就像在台灣遇到會用中文問好、問路、買東西的外國人,我們也會覺得親切感大幅增加。基於這個理由,再加上要在根特待上一年,我去學了一個學期的荷蘭文,不過這樣的程度當然只是入門中的入門,很難跟別人有完整的對話。但是這對日常生活還是有一些幫助,像是去餐廳吃飯時可以看懂菜單、可以聽懂火車和公車的報站語音、買東西的時候知道什麼東西在打什麼折扣…諸如此類。而且有時候當你用彆腳的荷蘭文試圖點餐或和店員打招呼(然後再用英文問他們問題),他們似乎也會對你比較和善,因為感覺上好像你有認真想要融入這個地方一樣。其實我覺得不管待在哪個地方,就算只是短期旅遊也一樣,只要記住當地語言的請、你好、謝謝、對不起…等等的詞語,並且時常掛在嘴邊,別人都會更加友善地對待你。
不過的確,大部分的時候我們是用英文和別人對話。我個人覺得比利時有一個非常多元的環境,可能是因為它和荷蘭、德國、法國等大國接壤,也可能比利時的許多城市一開始都是貿易大城,讓他們很善於和別人溝通,也習慣於排解各種問題;加上比利時本來就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再多學一個英文也不是什麼特別的事情,因此比利時人會英文的比例非常高,在實驗室遇到的人更不用說,每個人的英文能力都非常強。我們在台灣學習英文主要是著重在閱讀和寫作,不過到了這樣純外語的環境才愈發突顯聽力和口說的重要。聽力遇到最大的問題我覺得是說話速度和口音,因為在實驗室的人英文都有一定水準,導致大家講話速度都不慢,再加上各種口音,這讓聽懂一句話變得更加困難。而口說部分則是因為在台灣比較少說,有時候會一時找不到字句來描述自己想說的話,而讓說話變得斷斷續續的。一開始我花了不少時間適應,剛開始做實驗的時候連一些實驗器材的名稱都聽不太懂,不過只要多聽、多說、多問,溝通能力一定會大有進步。
有時候我們會執著於一定要說出文法正確的句子,有時候我們也會因為思考著對方說的上一句話而錯過他說的這一句話,我們因為種種原因而把溝通想得很複雜很麻煩,不過這只是一個大家相互了解的過程,語言也只是一個我們需要的工具。只要敢開口、努力聆聽和學習,我們的工具箱就會愈來愈齊全,和別人的溝通也將會愈來愈容易。【精彩內容,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