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在出國的這一年多期間,英文的進步讓我受益良多,英文對我的影響已經不只限於多了一個工具罷了。它代表著更廣闊的國際觀、一個全新的思維。
長久以來我一直逼迫自己在全英文的環境(出國前就一直在進行),使用英文做筆記、所有軟體灌英文版、聽英文廣播、在腦中的思考用英文跟自己對話,甚至一度要求我的朋友跟我整整三天只能講英文。而所謂英文讓我有更廣闊的國際觀,具體顯現在我訓練自己Google時用英文查資料,接觸全世界人會知道的第一手、最重要的資訊,例如當你在遇到程式或軟體問題時,用中文搜尋只能找到一小部分臺灣開發者所聚集的社群,但用英文搜尋則是會有全世界的開發者來幫你解決問題,還附加知道全世界最大的開發者社群是在哪個網站,與全世界的開發者互動,才不會當個只知道臺灣流行什麼的鄉巴佬,可以說是直接接觸到世界脈絡呢!
而且學習英文也帶給我一個新的思維,甚至可以說在人內部產生另一個人格,因為每個語言的發展也是與各地方的歷史文化有關,他們的習慣用語也都代表著當地的思維,在使用不同語言時會有不同性格是很常見的,可以參考http://article.yeeyan.org/view/336920/341999。
另外我也很建議我們要多去學習美式英文以外的英文,了解美式英文、英式英文、澳洲英文、歐式英文,甚至可以藉此去學習各國不同文化呢!光是在英國,就有蘇格蘭腔、威爾斯腔、北愛爾蘭腔、倫敦腔,而其實倫敦腔內部就有分近十種!很多倫敦人th都會發成f、/ə/後面的連音會加上/r/ (idea of => /aɪ’dɪə rəv/)的子音,這些小地方其實是不同口音才會出現的現象,去了解一下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呢!
而且其實不只英文可以去學習,世界上還有更多語言值得我們去學學,我在比利時就去上一個月的法語語言學校,也藉此學習比利時的文化。在世界各國遊玩時,我也會每到一個地方就去學習當地語言,試著跟一些當地人交談。而不僅僅是在國外才能學習外語,其實回國後我就發現臺灣也是個多語環境!客家話、台語、原住民語、菲律賓話、越南話、大陸人的不同口音方言、粵語等等,其實到處都有,只是我們常常忽略,不是只有會英文才是會外語、才有國際觀,試著觀察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你會發現有很多機會可以去嘗試!像我回台後有時在中壢看到菲律賓人,我也會去跟他們聊上幾句,學學幾句菲律賓話(salama:謝謝),這些都是擴展視野的方式。學習語言真的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讓我們在臺灣也可以與世界接軌,就看我們願不願意。【精彩內容,下期待續~】
撰文:光電所碩士班學生程筠婷
離開蘇格蘭的那天,對司機大哥的一句「Thank you!」,讓我無比驚喜難忘,不是因為短短三個月就要匆忙離開這美麗城鎮的哀傷,而是從自己口裡自然流露的"蘇格蘭腔",道盡了這三個月環境和語言留給我的痕跡,那感覺是深刻的,就像回到從小長大的故鄉,回憶、思念與感謝會湧上心頭!
回想抵達蘇格蘭的第一天,坐在前往St Andrews的長途公車裡,期待又驚慌,因為公車要按鈴才會停,車上也沒有報站系統,所以我們不時往窗外確認路旁站牌上小小的站名,深怕坐過站,隔壁的老奶奶隨口問起我們的目的地,羞澀又帶著美國腔的"St Andrews"把他搞糊塗了,幾次的改變重音位置後,叮!奶奶領悟出我們口中的這個地方,並以"正確"的方式覆誦一遍,這個"St Andrews"重新開啟我們模仿的本能,就像小孩牙牙學語,就像外國人學中文,透過不斷的覆誦模仿,慢慢融入並駕馭這個語言的環境。這也是為什麼離開的那天那麼驚喜吧,像學會騎腳踏車一樣的感覺。
而這適應與學習的過程,也是會跌倒、需要不斷練習的!第一天的震撼後,不同的挑戰隨之而來。到超市買菜,看不懂食品名稱;到學校上課,聽不懂其他國家的英文腔調,無法捕捉英文母語同學、教授的速度;在網站上,每一刻接觸的都是英文,無法快速閱讀或抓重點。買菜可以只買認識的食物,或是查字典,聽不懂教授說的,可以自己看教材,但更深的知識與討論還是只能透過對話,減少摸索的時間、加快效率,更重要的是與人的關係只能透過對話交流!
因此我開始嘗試各種增進語言的方法,感謝的是我已經在一個絕佳的環境,每天聆聽、模仿、從對方的反應判斷是否有效、再修正,也常因這樣的學習模式鬧笑話,記得有次朋友開玩笑問我一個問題,我開心地回答YES,下一秒他們笑得人仰馬翻,直說我剛剛一定沒聽懂他在問什麼,就像國小第一堂英文課練習時老師問我"Are you a boy?",我用力點頭回答Yes一樣(我是女的,哈),雖然有點不好意思,但能娛樂大家又是學習的機會,何樂而不為?所以這成為了我學語言或其他新事物的有效模式。
而對於長期與更深入的學習適應,每週我與學校的英文老師討論自己的弱項、找相關資源並練習,我們從發音開始,接著閱讀文章、撰寫文章、口頭報告、到臨場協商等,一對一和小班制的教學,更能直接並快速地對自己的弱項加強!另外,我開始在每次與人對話前,會在心裡擬搞、修稿、默念以因應接下來各種可能的對話發展,還無法運用自如前,事前的預備會是很有效的。
不僅如此,這些思考的過程無形之中也重新組織了我的Mindset(思維)和思考邏輯!英文與中文的思維真的不同,舉例來說,我在用英文思考時所用的句子會比較正向積極,進而帶動我的待人態度與行動,還有因為英文文法架構較簡單,對於事件的描述也較有邏輯易理解。
一年下來雖仍無法很流暢用英文表達,但很開心能聽懂大部分的對話,能立即反應,而我認為最大的寶藏是英文這個語言帶給我的Mindset和思考邏輯!【精彩內容,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