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撰文:光电所硕士班学生许乔为
在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有幸参与为期一年台大光电所与欧洲EMSP合作推动的硕士双学位计划,十分感谢前所长黄升龙教授让光电所参与这个计划的决定,也感谢指导教授林晃岩老师的推荐、业务承办人林筱文小姐的协助,及群创光电公司赞助奖助学金,让我完成出国留学的梦想,有机会在这EMSP专栏系列文章分享我这一年的经历。
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Andrews)是位于英国苏格兰地区的圣安德鲁斯,是中世纪时苏格兰王国的宗教首都,东临北海,西临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苏格兰高地,时区则在全英国都是UTC+0,是个拥有相当美丽景色的小镇。
整体地形不如台湾高低起伏大,只有些许上下坡,气候多云多雨,冬天风大时而下雪,比台北的冬天更冷一点。整个小镇就是个大学城,商店主要围绕着圣安德鲁斯的一条主要大街周遭建设,人口只有约一万六千人。
圣安德鲁斯以高尔夫球闻名,是高尔夫球的发源地,拥有球员口中的「终极球场」Old Course、五个最古老的球场,及最古老的俱乐部:皇家&古老高尔夫俱乐部(The Royal & Ancient Golf Club of St Andrews),知名的高尔夫球四大满贯赛之一的英国公开赛就是由此俱乐部所主办。圣安德鲁斯在每年七月则固定还有Link高尔夫球公开赛。
圣安德鲁斯大学最闻名的就是它是威廉王子跟凯特王妃相遇交往的学校,但不仅如此,圣安德鲁斯大学在苏格兰还是最古老的大学,建校于1410至1413年期间,已有600年的校龄,在英语世界中仅次于牛津及剑桥大学。而在学术方面表现也十分突出,是英国前10名大学,全球排名约150名,在苏格兰地区更是长期蝉联第一名大学,在哲学领域特别突出,在电机及物理方面排名约全球50名,光电方面也是相当卓越。该校拥有5名诺贝尔奖得主(2化学奖+1生理学或医学奖+1文学奖+1和平奖),知名校友还有美国独立宣言的签署人班杰明富兰克林及两位苏格兰裔美国人等。
圣安德鲁斯大学的全校学生数约8000人,只有台大人数32000人的1/4,但已经包含整个城镇一半的人口。学费方面,英国国内学生(2,000 USD - 4,000 USD)和国际学生(24,000 USD - 26,000 USD,一年约为台币85万)相差10倍。不过EMSP属于联合学位,所缴纳学费与单纯就读圣安德鲁斯学程不同,只需缴890欧元,相当划算!学期制度则与台湾相同,一年分为秋季、春季两学期。
我就读的EMSP光电学程是在其物理及天文系所下,有凝态物理、天文与光电三大类,整体而言这里的光电学程较不偏电而是偏向物理。此系所在英国大学物理方面排名4~8名左右,全球101~200名左右。其排名不突出,主要还是跟其处于小镇,不若大城市资源丰富有很大的关系,依我观察,教授的论文数、获得的Fellow都显现此系所有相当的实力,而在生医光电方面特别突出。
我在上学期就读完圣安德鲁斯大学后,于下学期前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做研究。
比利时地处西欧,东接德国,南临法国,北靠荷兰,西眺海与英国相望。为欧洲人口最密集的国家之一,以啤酒、巧克力、松饼、钻石及布鲁塞尔大广场等著称,是个经济实力强盛的已开发国家。比利时于1830年脱离荷兰独立,采君主立宪制,是政体以地方自治为基础之「联邦」制国家,其层级包括联邦、地区(Region)及文化体(Community),制度相当复杂。主要宗教为天主教,土地面积与台湾差不多,人口约有一千一百多万人,少于台湾的一半。比利时因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有一半的时间都在下雨。
而其首都布鲁塞尔则是一个多文化、多语言、拥有悠久历史又现代化的城市,并且以欧洲的首都著称。虽然欧盟官方并无正式表明其首都位于何处,但欧盟四个主要机构中,欧洲理事会、欧盟理事会、欧盟执委会均在布鲁塞尔,而欧盟议会也有分处设于此地,实质上已是欧洲的首都。
我就读于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根据比利时两大主要语言,分成荷语区(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 VUB)及法语区(Université libre de Bruxelles),我就读的是荷语区的学校,但说荷语的人普遍英文程度良好,并无沟通上的障碍。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有近两百年历史,VUB则是于1970年独立成荷语区学校,有将近21000名学生,全球排名在151~200名之间,是布鲁塞尔最好的学校。我所就读的学程则在工程所之下,整体而言与业界合作十分密切,研究也非常偏向应用方面。学生组成来自世界各地,而比利时的当地学生更是通常能说着三种以上的语言。由于地处繁华大城市,整个开放校区呈现步调快速、有活力的氛围,虽然有时我觉得太过于吵杂纷乱,但对于能够接触到如伊斯兰世界、欧洲各国、中南美洲的人感觉十分有趣。【精彩内容,下期待续~】
撰文:光电所硕士班学生程筠婷
我是程筠婷,喜欢尝试新事物和找寻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以及从生活与对谈中思考每个人的思维与行为模式。也因如此,2014年我参与了所上与欧盟学校合作的光电硕士双学位计划(European Master of Science in Photonics, EMSP),期许能透过到不同国家与当地人面对面相处,亲身体验文化与思想上的异同,延展思维的面向与灵活度。
一年后回到台湾,我很感谢有这个机会能到英国与比利时修课、做研究,期间还有很多机会认识来自各国的朋友以及到各地游历,所见所闻深深影响我的现在与未来。透过所讯,希望将我的经验分享给对EMSP或是对出国有兴趣的同学。
在EMSP的第一个学期,我在英国的University of St Andrews修课,国际学生比例高,接触的文化与想法更多元,例如同属物理系的同学,每个人来自不同的硕士研读计划,有从意大利、德国、立陶宛、美国等各地申请来的。此外,我有五个室友,来自五个国家、三个科系。上下课讨论聊天时,除了讨论课业与教授教学方法,我们还会分享自己的人生观、好奇对方的成长环境、谈论所受过的教育。
有次交完评论论文的报告,我到同学家一起煮饭,我们分享酸辣汤等中式料理,另一位英国朋友也分享他们从小吃到大的芥末籽酱,饭后聊到所收到的报告分数与建议,德国室友表示她的分数不高,部分原因是英文文法的误用,但她不执意得高分,而且认为英文本非母语,因此误用难免,不需太强求,她清楚并接受自己的程度与结果,这反应令我十分惊讶,因为从小我被教育得高分、追求卓越,让我常常忘记思考自己的状态,给予自己适时的鼓励。
朋友们的幽默也常让我惊喜!我住在海边,除了美丽的海景还有许多海鸥,宿舍有着转轴式的窗户,有天回家发现海鸥在窗上留下排泄物,而我阿根廷的室友也在旁边留下了字条,写着「While some people see beautiful scenery, we, in house 49, only see shit!」(图1),这生活小事上的幽默让我感受到活力与创造力。
|
图1、室友的幽默 |
小镇风景民情方面,St Andrews是位于苏格兰海边的一个古老小镇,有着丰富的历史、宜人的自然风景、和蔼热情的人们以及悠闲的步调。欧式建筑古色古香且普遍不高,所以街景别有韵味,而天空看起来更广阔(图2)。由于随处皆风景加上宿舍离系馆有约30分钟的路程,我喜欢每天走不一样的路「探险」来回,有时走河边看小鸭戏水,有时走公园或树林赏秋枫绿地(图3),有时走海边吹海风听海声(图4),这些美景让我带着一天的能量与愉悦的心情去上课!
|
图2、St Andrews街景与蓝天 |
|
图3、St Andrews上学路上的风景 |
|
图4、St Andrews宿舍前的海边 |
在EMSP的第二个学期,我在比利时根特的Ghent University做论文研究,各系馆与运动中心座落在城市各处,也有许多国际学生。根特是比利时第二大城,城市里交织的河流加上河上倒影(图5、6),大量古老豪华的建筑加上经过设计的城市灯光,让根特成为著名的观光古城。
|
图5、Ghent市中心河(街)景 |
|
图6、Ghent实验室外河(街)景 |
单车王国,是比利时与荷兰的代名词,在这里的居民上课、上班、购物、出游、甚至搬家都以脚踏车为交通工具,单车专用道无处不见(图7)!单车的应用更是变化多端,前后可外接婴儿车、单轮脚踏车等等(图8)。
|
|
图7、Ghent红色脚踏车专用道 |
(上)图8、Ghent加载婴儿车的单车
(下)图9、Ghent城市博物馆的学童 |
人文方面,比利时人普遍沉默寡言,个性内敛,尤其是面对外国人时。但外表不代表全部,若主动询问,他们其实是乐意帮忙,且做事很有条理。他们从小开始就很注重教育与安全,我常看到老师带着小朋友户外教学,像是到城市博物馆认识根特的历史文化(图9),且在群体户外活动时一律穿上反光背心,以保安全,我和朋友们骑单车到另一个城镇时也穿着反光背心!【精彩内容,下期待续~】
撰文:光电所硕士班学生陈帛钧
第一天到达St. Andrews时是坐着从爱丁堡发车的早班巴士,一早睡眼惺忪拖着沉重的行李和忐忑不安的心情,站在公车站牌前看了又看,深怕搭错了车。其实在到达苏格兰之前,我先在伦敦停留了几天,深深地感受到Londoner的匆忙以及不耐烦。那时我刚到英国,也是第一次来到欧洲国家,对于不熟悉的英国腔,那一句句彷佛出自哈利波特电影或是BBC的福尔摩斯角色口中那种优雅又带点神秘色彩的accent,和从小在台湾听惯的美式腔调截然不同。当我询问伦敦Tube工作人员有关Oyster card相关的事情时,对于突如其来的回答无法完全确定,于是又试着确认了一次,只见柜台人员一脸的不耐烦,或是直接闭上眼睛捣蒜般地点头,当下使出国前自认英文也不算太差的我,内心不免五味杂陈。虽然出发前,我一些欧洲的朋友有跟我提醒,欧洲人普遍上可能不像在台湾时我们所接触到的人们那么友善,叫我别太惊讶,但这仍可能算是我第一个小小的culture
shock吧!和我的英国朋友John提到这点时,他说他觉得伦敦人真的都太忙碌了,没有一刻可以休息,所以造成态度不好,并非不友善,我也就默默接受了。当我到了苏格兰,踏上公交车之后,开口向公交车司机询问,能否在我的站牌到的时候give
me a
shout,接下来的响应是一连串似懂非懂、口气豪放的苏格兰腔英文,我说了一句cheers后,继续站在公交车里面扶着行李,心里有点小小紧张。过不久,司机大哥豪迈地转头告知我就是这站啰,微笑地跟我道别。有时候会觉得苏格兰人友善到令人费解,在谈话中虽然发觉对方可能不是很明白,但依然很乐于解释,有时候我不禁想,是不是他们自己也察觉一般人不容易听懂他们的口音,所以他们才那么有耐心地解说呢?就连John都跟我说有时候他也听不懂苏格兰腔呢!也因此,苏格兰腔和苏格兰人也算是我第二个小小的culture shock。在车子经过了一片一片的麦田、原野之后,心里面对于未来几个月生活的地方有着各种想象、臆测以及期待。从巴士上望出去的风景,愈发加深我在苏格兰高地road trip的决心了。
|
Fig.
1 |
在St. Andrews这个小镇,中世纪的街道、建筑和大学做了完美的结合,你很难想象15世纪开始,这座城市里就有着苏格兰最古老的一所大学了。
一般人对于St. Andrews (SA)这个学校的主要印象有两个,一是这是威廉王子所就读的学校,也是他邂逅另一半的浪漫地点。另一个就是SA是高尔夫球这个运动的发源地,每年10月左右在苏格兰各地便开始举办各种高球赛,像是欧洲巡回赛(European Tour),老虎伍兹(Tiger Woods)等著名高球员都曾在此摘下奖座,在SA的高球场Old Course,更是被誉为Home of Golf,从15世纪初高尔夫球这个运动第一次进行到现在,一直是颇富盛名的场地。在大学城镇内或周边,可以看到一些中世纪遗留的遗迹建筑物,像是常常会用来放在SA的logo或是T-shirt上的Cathedral遗迹(Fig. 2 左)。紧邻海岸的SA,也拥有非常漂亮的几个海滩(Fig. 2 右中、下)。在住宿方面,我住的是SA宿舍里面的五星级最豪华的宿舍DRA (David Russell Apartments)(Fig. 2 右上),舒适性和机能就不用多说了,价格当然也相对较高,当然这也是因为宿舍短缺的情况下,别无选择,当初也考虑在外面的私人住宿租屋,在出国之前尝试找寻了一段时间,但是并无斩获,便决定多掏点银子以免流落街头,很多学生是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抽到呢!当然宿舍生活也是很棒的一个回忆之一喔!简单的中岛开放式厨房和客厅沙发区相连接,在这里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举凡在寝室内写报告、读书到一个头两个大,或是饿到不成人形,走进厨房里头,就可遇到正在偷闲的室友,可以聊上几句,舒缓一下情绪。
|
Fig.
2 |
另外煮饭做菜这件事,我想也是我在SA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来自台湾的我,除了一切从头学起,渐渐地,做菜也变成我沈淀心情、整理思绪,在应付繁重课业之余发挥一点小小巧思的地方了!(Fig. 3e)当然也就有很多故事在厨房里发生,像是生日庆祝,或是煮个姜母鸡请室友同乐等等(Fig. 3a、3f)。
在课程方面,值得一提的是,SA这所学校除了排名英国第三,仅次于牛津、剑桥之外,我们所读的物理系在世界排名也是相当有竞争力。每天上课从宿舍走路大约十五分钟能够到达Physics and Astronomy系馆,苏格兰的秋天气温和台湾的冬天差不多,当天气进入了十一、十二月时,起床、走路到教室也日渐辛苦,每天都在期待白雪降下来的那一刻,只可惜我们在SA只有待到十二月底,没有真正亲眼看到积雪,只有一两天下雨时雨水结成冰雪打落下来,接着一阵子早上或傍晚地上结霜,有时有着薄薄一层雪,但是一下子就融化了。现在有时候在台湾,也会想起苏格兰生活时空气的味道与温度,怀念傍晚慢跑时,凛冽空气注入鼻翼内那种冰冷呛鼻又有点孤单的感觉。跑步也是我认识SA这个小镇一个独特的方式,当功课真的多到难以负荷,觉得宿舍里的地热式暖气真的是闷到昏昏欲睡时,我就会换上我的跑鞋,只带了张门禁卡和手机就出门了。苏格兰的十二月,太阳约莫四点左右便下山了,学期最后一个月常常坐在房间计算机前,努力绞尽脑汁,试着能有一点点产出;这段期间内心的压抑,随着一步一步跑鞋踩过的路,及划过双腿的冷空气,让我心情终能平静下来。SA还有一些特别的活动,像是参加国际学生与当地教会居民举办的晚会(Fig. 4a)、参与学校学生会办的苏格兰传统舞蹈舞会(Fig. 4b),也曾被安排到当地居民家中聊天(Fig. 5d),认识彼此文化等等。每年十一月初,英国的大学都会举办Bonfire营火晚会(Fig. 5a、5b),还有SA特殊的Foam Fight(Fig. 5c),那天早上全校学生会换上奇装异服集合到一个小广场,开始用刮胡泡厮杀,没有准备特殊衣服与刮胡泡的我也直接加入疯狂且欢乐的战局。
|
Fig. 3 |
|
Fig. 4 |
|
Fig. 5 |
此外,有在学习日文的我,也参与了学校的日语社团(Japanese Society),由学校里的日本学生主办,除了每周的日文社课教学之外,还时常会有日本料理相关的活动,也就是去吃寿司、咖哩饭等等,意外发现社团里面热爱日文的伙伴,很多都是欧洲人,连一些社团干部也都是欧洲人,十分有趣。SA是一个幽静但又同时充满学生活动的小镇,整个小镇都可以是学生办活动的场地,Student Union有一栋专属的建筑,底下是咖啡厅酒吧Student bar。每个周末都有一系列的活动,像是卡拉OK比赛,或是之前说到的苏格兰舞Cèilidh教跳,或是新生party,以及不定时有的舞会活动等等,虽然是一个小镇,但却有着丰沛独特的学生能量。
我下学期所待的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又和SA不太一样。布鲁塞尔为比利时首都,亦是欧盟总部所在地,地理位置位于欧陆西部的中心(Fig. 6 右),也是重要交通枢纽。比利时位于荷兰、法国、德国之间,文化及语言上,也深受这些国家的影响,主要分成北部的荷语区以及南部的法语区,东边还有一小部分的德语区(Fig. 6 左)。以行政区来区分的话,北方的荷语区称为Flemish Region,南方的法语区称为Wallon Region,中央的布鲁塞尔首都大区Brussels-Capital
Region则号称双语区(bilingual region)。
|
Fig. 6 |
特别的是,位于布鲁塞尔这个主要使用法语的城市中,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 VUB)就像是一座孤岛般,一踏进学校后所见所闻都是荷兰语,傍晚踏出学校后,整座城市都是使用法语。在知道布鲁塞尔的主要使用语言之后,出国前我到台大语言中心上了一期10堂课30小时的法文,在甫抵达布鲁塞尔时,有稍微便利些,虽然基本沟通对话都还不行,但至少对于这个语言有初步的概念与认识,也会一些简单的对话,在日常生活的购物与交通上蛮有帮助。刚到布鲁塞尔时是一月中旬,正好是今年比利时最冷的时候,由于VUB不提供下半学期的学生宿舍,加上在苏格兰的时候找布鲁塞尔的房子都失利,因此刚到布鲁塞尔时,几乎快流落街头,前两个星期到处借住,一面在网络上、在大街小巷里,找寻合适的租屋广告。记得抵达后第二天一早,起床时窗外竟然开始飘雪了(Fig. 7c)!比利时的第一场雪就这么凑巧地被我给遇上了!在慌乱的两周里,我走遍一条条不熟悉的小巷,寻找房子窗户上张贴的橘色布告纸(Fig. 7b),打了一通又一通的电话给屋主,看了一间又一间的房子,才终于找到合适的租屋处。我想,到当地才开始找房子是最快也最直接的方式,但是相对的风险和承受的压力也大。如果可以在抵达之前找好,就可以直接入住,但缺点就是没有实际看过房间,照片或是视讯可能都会失真。我是在欢愉的圣诞节假期结束时,从德国纽伦堡(Nürnberg)搭上火车一路坐到布鲁塞尔的Brussels Midi站,在火车上才刚用脸书认识了一个曾经参与EMSP计划的学长Jens,两年前到台大来做最后一个学期研究的比利时人;厚脸皮如我,就问他能不能在他家借住一晚,他说如果我可以帮忙煮晚餐,那就没问题!(Fig. 7a)因为他跟他女朋友在准备期末考,没有时间煮饭,于是我就入住了,也在第二天跟着Jens到实验室BPHOT报到。Jens本身也在BPHOT念博士班,跟我同年的他,已经是博士班二年级生了!比利时的博士班通常是念四年,而且最好的是,博士班是支薪的,比硕士班毕业去业界上班略低一些,但跟台湾硕士班毕业在科技业的薪水是差不多的!隔天一早,我随Jens前往实验室了解情形,一到学校,便看到半年来唯一一次被白雪轻轻覆盖的VUB校园(Fig. 7d)。
|
Fig. 7 |
VUB是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其中一间,另一间则是法语区自由大学(ULB),两所学校有部分的课程是可以互相修习的,例如英文授课的部分课程。我在这间学校没有修任何课,只是专心投注在论文以及研究上面,因此对我来说,和校园内其它场所没有太多的接触,最常光顾的是学生餐厅。在比利时物价昂贵的环境中,这里一个午餐套餐只要5欧元,就有一份主餐(鱼、肉等等)、主食(薯条、马铃薯泥、马铃薯球或是饭)、一碗汤、一个水果或优格,然后还有一个甜点,重点是好吃,而且可以吃得很饱!(Fig. 8)图片中为我毕生首次尝试、吃到一半的牛舌餐,旁边那碗香脆的薯条,现在突然让人很怀念。
|
Fig. 8 |
VUB的校园不大,跟台湾的大学类似,全部的建筑都集中在一个区域。老实说我觉得VUB的建筑不怎么漂亮,很像是老旧的工厂或是大楼。平常我会去的地方就是实验室所在的那栋大楼和餐厅。学校的运动馆也还不错,去打过几次篮球。有趣的是,学校里面有两间酒吧,也是学生聚集和学校举办活动的空间。在Fig. 9中可以看到学校里一些不同的风景,Fig. 9b是由BPHOT实验室窗户外拍出去的布鲁塞尔风景,也能够看到学校的运动场,而Fig. 9c中前方较矮的建筑就是学校餐厅,后面左边那栋便是我们实验室所在的地方了。除了这些地方之外,学校里尚有保健中心以及职涯中心(Career Center)。我曾到职涯中心咨询有关实习以及在国外工作的事情,他们也有免费帮忙修改CV的服务。这几天在Linkedin上看到其中一位职员的profile,其丰富的经历相当惊人,对欧洲工作机会有兴趣的话可以多去聊聊。
|
Fig. 9 |
学校也会办Job Fair,可以到各个摊位去了解互动一番,在比利时我总共去过三个Job Fair,分别在布鲁塞尔、根特以及鲁汶。此外,学校里面也常会有一些活动,最常见到的就是喝酒和有音乐的一些party,还有过长时间接力,由学校各个社团成员一起,连续接力绕跑校园一圈,持续好几个小时,旁边会有音乐和一些小摊位,其它也有像是脚踏车修理的活动(Fig. 10)。还有一些学术性或学生自治性的社团可以参与,我原先想要参与一个全球性叫BEST的社团,但后来碍于行程规划不相符而向隅。
|
Fig. 10 |
整体上来说,比利时的生活机能较St. Andrews方便许多,在SA有些东西在镇上是买不到的,像是3
Mobile的加值voucher、某些食材等,需要特地坐公交车到Dundee。但如果单就学校的完善性来看,SA比VUB具备更多不同的科系,也有较多不同的社团活动以及Event,SA每个周末都有学生会办的周末活动,但是参与与否就看自己的时间安排了,我是觉得有点可惜没有在SA参加更多的活动。以学校而言,我个人比较喜欢SA。例如语言,在VUB内,除了一些国际学生之外,大部份的学生聊天谈话都使用荷兰语,然而语言是融入环境的一大重点,像是活动信息与活动本身,常常海报就看不懂了,也就加深了outsider的感觉;相对地,在SA说的是英文,尽管在路上听到不认识的人谈话,也至少是听得懂的语言,跟VUB比起来,少了些陌生与疏离感。再来就是在两所学校的学习内容不同,在SA是单纯修课,而在VUB我们是做论文研究,因此在VUB我交到的朋友不多,在学校和人的互动较少,只有实验室几位博士班的学生,还有我的supervisor和promoter,加上我做的研究前半段都是光学仿真为主,其实独立作业的时间占了大半部分;而在SA时,我们的program是和其它光电硕士的program一起上课,因此在课堂上认识了不少朋友,加上三位室友也是同系的学生,在话题上与功课讨论上都非常方便。
两所学校都有不同的特色,对我来说都是我人生回忆里相当特别、重要及独一无二的经验与回忆。【精彩内容,下期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