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四】
撰文:光電所碩士班學生李偉任
在歐洲這一年的生活跟臺灣非常迥異,首先要先學習的就是要如何餵飽自己,煮飯做菜是每個留學生必備之技能,過慣了臺灣隨處可吃的生活後,剛來到歐洲求學真的不太適應,光是下課回宿舍煮飯、吃飯、洗碗,就花了我們大半時間。而且一開始還不太會煮,常常都要花許多時間。但也漸漸地找到了烹飪的興趣,有時候難得早點下課或是週末假日,我就會上網找一些想吃的臺灣料理的食譜,開始洗手作羹湯。跟同學也常常一起煮飯吃飯分享食物,也算是在求學中的樂趣之一。
蘇格蘭聖安德魯斯是一個歷史悠久又純樸的小鎮,所以沒什麼太多的娛樂生活,我們卻因此找到了逛超市的樂趣,因為宿舍跟超市距離非常遠(步行大約都要20~30分鐘左右才會到),我們平均大概一周會去採買一到兩次,每次都是好幾天份的量,所以逛超市便成為我們每週期待的活動。在聖安的超市以Tesco、Aldi、Morrisons為主,另外還有Sainsbury's可供選擇,每家超市的特性都不同。Tesco就在鎮上,非常方便但是價格稍貴一些,適合臨時有缺什麼食材下課後可以直接去買;Aldi是德國的廉價超市,賣的東西選擇性較少且品質沒有那麼好但價格非常便宜,是我們比較常去的超市;Morrisons是在Aldi附近的一家大型的超市,選擇種類最多,價格介於Tesco與Aldi之間,常常會有促銷活動。
在聖安的生活比較單純,步調也比較慢。因為修課與繁重的課業之緣故,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上課、寫作業、實驗課跟準備考試上面,但休閒娛樂還是不能少,除了每週都會去打羽球之外,宿舍常常也會舉辦學生活動,或是宿舍同學間也會辦Party,以學生生活為重心。此外我們也有參加學校社團舉辦的歌唱比賽,在國外的期間會更有勇氣去嘗試一些以前在臺灣可能不敢參加的活動。
下學期到了比利時布魯塞爾之後,生活就跟聖安很不一樣,一開始最需要適應的就是語言的問題,在聖安因為都是英文所以都還可以理解,除了蘇格蘭腔調之外。而在布魯塞爾是雙語區城市,在荷語與法語的夾攻之下,一開始真的很不習慣。但大約一個月之後就可以大致知道某些單字跟簡單的對話,也就會習慣了。布魯塞爾是一個非常國際化的都市,因為下學期沒有修課其實跟學生的接觸就會比較少,大部分交流都是與實驗室的學長姐或同學。另外因為有持續在打羽球的緣故,所以在體育館認識了一些新球友。
第二學期只有一門碩士論文研究,時間比較彈性,且比利時位於歐洲中心,到鄰近其他國家都非常方便,因此下學期的生活,只要一有空我比較常到鄰近的國家旅行,只要有一個週末的時間便可以到荷蘭或是盧森堡來個兩天一日遊。也可以趁復活節連續假期來個一週之旅。
從歐洲的生活中體會到了時間規劃的重要性以及獨立,因為在臺灣太方便了,有許多便宜又好吃的美食、24小時不打烊的商店,而到歐洲因為物價太昂貴因此必須自己煮三餐,另外商店大概都晚上八點就打烊,週日甚至幾乎都沒有開!這些不方便都需要想辦法去解決及適應,時間也常常在處理一些生活瑣事中不知不覺就流逝了,但後來漸漸會知道要怎麼把握時間,也很習慣自己去處理面對生活中的各種雜事,像是要如何在不懂法語或荷語的環境中與房東簽約、到市政廳註冊、超市購物等。這些生活體驗都非常難得,也讓我可以習慣陌生的環境並非常迅速地適應!【精彩內容,下期待續~】
|
上圖為初到聖安在中秋節時應景的自製月餅。 |
撰文:光電所碩士班學生陳井一
離鄉背井來到一個新環境,當興奮的情緒逐漸淡去,很快地隨之而來的就是種種的生活挑戰。
印象還頗深刻的是在剛踏入聖安的第二晚,就開始煩惱著要吃甚麼了。一方面的顧慮是這裡的食物太貴了,吃一餐平均要10磅(在比利時則差不多在7到10歐),這價位在臺灣就可以吃到飽了;另一方面在臺灣生活過太好了,平時都在外面吃,很少自己下廚,現在來到新環境需要開始學煮飯餵飽自己,就叫人束手無策了。但被環境所逼,很快地你不得不掌握這生活技能,而且你會開始享受這過程,給自己弄一頓好吃的。在聖安和根特,要購買食材都很方便,這裡有還不算小的超商(Tesco、Aldi、Lidl、Delhaize等)。各式各樣的蔬菜、水果、肉類生鮮、生活用品、甚至家電用品都可以買到。每天在家裡自行煮菜解決三餐的話,其實可以很省。平均一週會到超商買一次食材,大約30~40歐就可以解決了。當然這裡也找得到一些亞洲超商,想念中式食物的時候還是買得到。學校餐廳也是另外一個選擇,有學生優惠,價位大約是外面的一半,5歐/磅內就吃得到還不錯的一餐。
剛到聖安的時候是9月,正逢秋天,天氣還算涼爽的。但溫度轉涼的速度很快,早晚溫差很大,平時出門需要注意保暖。冬天也很快地跟著到來,12月的時候,溫度會降到零下5度左右。在歐洲的冬天雖然寒冷,但室內都備有暖氣設備,所以回到屋內其實挺溫暖的。來到了根特的時候很快地進入春天,我自己最喜歡這季節了。這簡直是最宜人的氣候,到處鳥語花香。當氣溫開始回升的時候,整座城市就充滿了生機。尤其是假日中午的時候,綠油油的草皮都佈滿著享受著日光的人潮。
住宿方面,在歐洲是相對貴了很多。就我而言,一個月的生活開銷平均在25K~30K,住宿就佔了一半以上。在聖安的住宿安排,在出發前就已經確定了。學校開放給學生申請的住宿種類很多,有House、Apartment、Studio等,當然價格也差很多。我住的是Fife Park House,整個學期(3.5個月)下來約1000英磅,已是當中最便宜的。Fife Park House是雙層樓的房子,上下各三間房間,一樓有不算大的廚房。不算大是因為當六位房友都同時擠到廚房來就顯得擁擠了。相較於Apartment(套房)或Studio(有自己的廚房),House屬於比較舊式的房子,因此隔音做得比較差。所以需要在生活品質和住宿開銷之間去做衡量。在根特方面,學校基本上也有安排住宿,但價位並沒有比較便宜(400歐)。在外面找房子反而有比較便宜的(250~400歐),視離學校、市區遠近而定。外面找房子的話,非常建議人在聖安(11月左右)的時候就開始找。因為語言不太通,加上無法到現場看房子,要找到滿意的會花上不少時間。另外也特別提醒關於抵押金退款方式和合約條件都要弄清楚,以免在退宿的時候才後知後覺地發現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在聖安的住宿地點離系館和市區有些距離,若用走的單趟就會耗上20~30分鐘。當初到的時候很迫切地想找代步的腳踏車,但在聖安要找到便宜的腳踏車相對難很多,學校推出的二手腳踏車最低要價就90磅了,更別說新車了。當然有辦法和前人或學長姊便宜轉手最好不過。好在上學途中的沿路風景都很漂亮,而且其實步行去上學或到市區的人不少,儘管花的時間長了一點,但過程並不會讓你覺得漫長。在根特的話,交通方式選擇很多,而且可以隨季節選擇不一樣的交通方式。就我而言,冬天的時候由於天氣較濕冷,我都會選擇搭電車和轉公車。班次很多而且可以選擇買月票(學生優惠約20歐)。春天到來的時候,天氣轉好,可以到與學校合作的腳踏車出租商店去租一台(http://www.studentenmobiliteit.be/student/en/),價位相當便宜,3個月只要20歐的租金。個人覺得這是春天開始到學期結束最好的交通方式。【精彩內容,下期待續~】
撰文:光電所碩士班學生林詩穎
生活在蘇格蘭的St. Andrews小鎮,像是活在另一個世界、獨立的泡泡內,也許是因為那是一個田園小鎮,也許是因為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大學城,所有生活圍繞著University of St. Andrews,顯得很單純和平靜。那裡的生活很規律,除了繁重的課業外,每個週末和大家一起到超市採購是一大樂趣,討論著該嘗試煮什麼中式料理,或是相互提醒買特價又好吃的冰淇淋,這樣雞毛蒜皮的小事卻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樂趣。廚藝是每個留學生額外附贈的技能,大家都像是富有天分般地,查著食譜就能做出美味的中式料理,一解鄉愁之苦。
在開學的第一週,學校會舉辦社團聯展,有馬術、登山攀岩、各種球類…等各式各樣的社團可以選擇,在修課之餘,參加社團也是頗具樂趣的課外活動,像是和點心社的同學一起做蛋糕,即使之前沒有任何基礎,依然可以做出不美觀但可口的蛋糕呢!在蘇格蘭的一學期,我們也抓緊時間到鄰近城市觀光、旅遊,像是被視為蘇格蘭首府的愛丁堡以及蘇格蘭第一大城—格拉斯哥。不同於St. Andrews,愛丁堡是一個很都市化的城市,可以看到許多繁榮的商場、大樓,也可以看到保留良好的歷史建築。在歐洲,不能錯過的是當地的大教堂,經過幾百年的時間,許多教堂仍被維護得很好,看著雄偉而高聳的教堂,也不禁讚嘆當時建築工藝的能力,雖然我並非基督徒或是天主教徒,但透過語音導覽也能對當時的歷史背景略知一二。
在諸多回憶中,最難忘的莫過於期待冬天的第一場雪了。記得那陣子,每天早晨盯著手機氣象預報,總期盼下雪的符號快出現,零度的溫度快降臨,即使都已經凍到不願出門了,但這樣的期盼是繁重課業中的苦中作樂。一如往常地,在圖書館裡一邊啃著書又一邊望著窗外發呆,下著雨的天氣顯得有點糟糕,但剎那間狂風驟起,竟開始下著白色的雨,噢,不!是白色的片片雪花,第一次見到雪的驚喜感,讓我不顧他人眼光奔向門外,用雙手、身體親自感受我殷勤期盼的第一場雪,被雪覆蓋的草地、道路和房屋彷彿都和我一樣同等的驚喜,他們也因白雪而多了一層美,即使這場雪來得短暫而匆忙,卻讓我多了一個全新的體驗,也忍不住讚嘆大自然的奧妙和美麗。
在歐洲的這段期間,沒有台北的熱鬧,也沒有臺灣的便利,用緩慢的生活步調,卻深刻感受到「生活」兩個字是如何刻劃。也許是自己辛苦烹煮的食物,所以仔細品嘗;也許是異國風光,所以特別珍惜欣賞。在這裡,會遇上形形色色的人,看著大家的相異之處,會讓我們思考是什麼讓我們不一樣?是什麼讓自己不一樣?也許是來到了一個文化差異如此強烈的地方,讓我有機會更深刻地了解自己,能有這樣的機會,是幸運的。【精彩內容,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