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南京大學(Nanjing
University)博士生交流活動 2013 系列報導 ~
(時間:102年10月8日至10月14日;地點:南京大學、揚州大學)
【之六】
撰文:光電所博士班學生涂定勲、尹煜峰
一早,大家懷著期待的心情,步行經過歷史悠久的校園,來到南京大學的唐仲英樓,此樓是在2004年,唐仲英先生慷慨捐贈成立。它的創建以固體微結構物理和配位元化學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核心,實驗室研究領域包括微電子、光電子、奈米和量子信息等領域的科學和技術。
|
圖一、國家重點研究室及人工微結構與量子調控協同創新中心之標示。 |
首先我們來到了閔乃本院士及祝世寧院士等人所帶領的微納光子學的研究團隊,此團隊為人工微結構與量子調控協同創新中心的其中一個創新平台,提供給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以及其他研究單位。在後摩爾時代中,取得了不少重要突破。中心研究目標包括:(1)新型微結構材料中的量子調控技術。(2)微結構中電子、光子和准粒子運動的探索與調控。在多樣化訊息傳遞的時代,欲使南大成為推動新一代量子通訊調變技術的創新力量,從而奠定材料和元件物理基礎,最後乃能作為核心技術的重要發源地。
|
圖二、(左) 介紹研究主題的蔣尚池同學。(右上) 磁性物質檢測設備。(右下) 為BRUKER所產用來量測穿透率及反射率的FT-IR量測系統。 |
之後,我們來到了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和X射線衍射與散射實驗室,其近幾年來在:(1)介電體超晶格、(2)奈米材料與團簇物理、(3)非平衡態物質聚積、(4)軟凝聚態與生物物理、(5)高溫超導與巨磁電阻研究、(6)計算凝聚態物理與材料設計,均有活躍的發展。國際著名刊物《Nature》[Vol. 389(1997)113] 曾評價固體微結構物理實驗室是亞太地區“已經接近世界級水準”的研究機構之一。進到實驗室內,映入眼簾的是各式各樣的雷射光源、超快振盪、放大系統,以及變溫拉曼、XRD等材料分析系統,對於在同一個空間就能有如此充沛的研究能量,不得不令人驚艷。
在祝世寧院士團隊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發現,除了致力於投入尖端的學術研究外,也可在實驗室裡見到其對於把實驗成果商業化、產品化不遺餘力,像是自行設計用來裝載光路的可攜式量測系統,以及小巧方便的溫控系統等。在李世鳳同學的帶領下,我們看到了即將包裝起來的倍頻光源調控系統,在光學元件架設穩定後,還需要機械、電子電路設計等等才能實際投入商用,由此可見實驗室對於學生要求嚴格、訓練紮實。
而後透過萬明杰同學的介紹,進入另外一間實驗室參觀其團隊利用自組裝的Polystyrene小球,透過靈活利用可變角度金屬蒸鍍技術製成的微結構,驗證其surface plasma-polarization(SPP)效果,並和模擬結果相互印證。一般的研究人員容易偏重在實驗或是模擬上,而在這裡我們看到了用實驗去驗證理論的務實風格。
另一個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是魏冰妍同學所介紹,利用micro mirror投影晶片,配合一些光學元件組成的微影曝光系統。一般的微影曝光技術必須先製作玻璃光罩,才能進無塵室上光阻曝光顯影,過程繁瑣耗時。而利用此系統就簡單多了,在電腦上畫好的圖案可以直接投影到樣品上曝光,雖然有線寬上的限制,但已足以節省下大量的金錢時間,令人不得不佩服當初設計者的巧思和努力。
整體上我們觀察到,實驗室裡的所有儀器都置於無塵室中,人員要進入都必須先穿上簡便的無塵衣並通過air shower間,以避免粉塵汙染。而整體實驗室空間明亮、走道寬敞、環境整潔,大家都對於南大學生有如此的環境而有些許羨慕。而實驗室也要求人員共同維護環境,在參觀的時候就有碰到其中一個團隊全員出動打掃,另外像是“5S,你今天做了沒有?整理、整頓、打掃,整潔、素養”等貼在牆上的小標語,如此嚴謹的管理也令人佩服。
|
圖三、(左) 李世鳳同學向大家介紹其研究團隊商品化的研究儀器架設、封裝。(中) 5S小標語。(右) 光學量測實驗室一隅,需穿戴無塵衣帽進入。 |
|
圖四、(左) 魏冰妍同學展示其團隊利用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DMD)以及液晶的微影成像系統。(右) 古色古香的南京大學校園。 |
最後,我們也為這些在南京大學的同學們感到高興,能夠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完成自己的論文。這一趟參觀時間雖短,卻已讓我們感受到南京大學作為一所百年名校的風範。除了硬體設施健全以外,研究風格務實,管理嚴謹,加上優秀的師生群積極向上,必定能夠興國興邦,為國家產業乃至尖端科研做出貢獻。
【之七】
撰文:光電所博士班學生劉家偉
帶著緊張又興奮的心情,我們臺灣大學的博士生與教授們在所長的帶領下啟程前往本次交流活動的目的地—南京大學,因候補不到直航的機位,故我們需要在香港轉機,轉機時還不巧遇上了颱風,延遲了一個多小時起飛,所以我們到達南京時已經快晚上九點了,再來要大約兩個小時的車程才會抵達這次舉行兩岸博士生論壇的場地—揚州大學,還因為停車與路樹阻礙轉彎,遊覽車無法開進住宿區,而走了一小段路才抵達,幸好剛到住宿地點時,南大的金曉霞老師貼心地為我們準備了每人一份麥當勞的餐點,讓有些飢餓的我們感到相當開心
。
第二天開始正式進行本次參訪的重頭戲—博士生論壇,一開始由雙方舉辦這次活動的長官(他們稱做領導)們開始致詞,王振林副院長與祝世寧院士提到了許多有關這次活動開始的一些歷史因緣,如何促成本次交流活動的原因,還有介紹大學的一些特色以及各實驗室不同的研究領域方向等等,讓我們參與的人對這次活動有了多一些的認識。祝世寧院士還報告了一個相當有趣而且也才剛發表的題目,在晶片上面實現廣義相對論的研究,實驗相當巧妙而且講述的物理也很有趣,讓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台大光電所林恭如所長則是報告了有關光電所各個不同領域的研究概況。我被安排在第一天下午報告,心情難免也有些緊張,基本上報告是由南大、台大交錯進行的,可以感覺到南大的學生準備得相當用心,提問也相對踴躍,台大的同學們則比較專注在聆聽或與旁人相互討論,我覺得這是兩邊學生表現看得出有所差異的部分
。
午餐在揚州大學內的一間高級中式餐館舉行,有許多具揚州風味的當地料理,油紙傘裝飾的天花板相當有特色,席間感覺到他們酒量都不錯。
下午輪到我報告,報告完了之後心情輕鬆不少,也比較仔細地聆聽大家的報告,發覺南大的學生報告比較專注在一些基本的物理特性,台灣的學生比較集中在實際做成元件的製程方面的研究與改善,可能他們主要是物理研究所,而我們是工程研究所吧!晚餐也是去一家做揚州當地菜色的餐館吃飯,整體說來也是相當好,感謝他們如此熱情的款待。吃完了飯就由揚州大學的學生當地陪帶我們去逛了揚州當地著名的古蹟街—東關街,之後還一直走到了京杭大運河在揚州的遺址才返回。
論壇的第三天一樣是從早上八點就開始,一直到中午,為期一天半的論壇結束了,之後的行程主要都是到各地的景點進行文化參訪。下午在揚州遊覽了風光明媚的瘦西湖、具有傳統中國建築風格的个園,以及參觀了在揚州本地的星浪光電公司,也在公司的安排下到盧氏鹽商宅舉行了晚宴,晚宴上南大及公司代表們充分表現了地主的好客,席間敬酒勸酒不斷,也同時頒發了本屆的最佳人氣以及最佳論文獎,在結束了豐盛的晚宴後,在金老師的陪同下去了據說是在揚州必定要去的足療體驗。
第三天早晨我們離開揚州前往蘇州,接著再去杭州,最後回到南京大學。傳說中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感謝有三位南大的學生劉雲龍、萬明杰、魏冰妍和金曉霞老師陪同我們一同參訪,這幾天的文化參訪行程讓我們感覺到大陸的生活水平和硬體設施成長進步得非常快速,甚至有些已經超越台灣,而大陸學生的專注和好學更是值得台灣學生學習的,雖然一些文化和思想方面兩岸有些差異,但這一輩的年輕人幾乎相差無幾了,期望未來兩岸能有更多類似的交流機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