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南京大学(Nanjing University)博士生交流活动 2009
系列报导 ~
(时间:2009年7月5日至7月11日;地点:南京大学)
【之七】
撰文:光电所博士班学生王博升
食:
南京大学的鼓楼校区只有一间学生食堂,其位于宿舍区的正中央,是一间五层楼、刚落成不久的建筑,这间餐厅将原本分散在校内的所有餐厅集中起来,是学生平日解决三餐的地方。除了学生食堂外,尚有一间专门宴请宾客的餐厅,位于学生食堂旁边,也是我们这次参访活动吃饭的地方。除了校内餐厅之外,学校外围的马路旁也有许多餐厅,饮料店等等,提供不虞匮乏的饮食供给。在南京大学,学生平均一餐花费约5元人民币,外面的餐厅会稍微贵一点。(汇率4.8:1)
衣:
在南大学园里看到学生的穿著打扮其实跟台湾学生相去无几,一般上衣穿着T恤,搭配牛仔裤,男生偶尔会穿衬衫,女生有些也会穿着小洋装。唯一不同点在于大陆有许多特有品牌,通常是纺织或造鞋代工厂的自有品牌,在大陆几乎看不到欧美知名品牌的经销商店,因此他们学生大多使用国内的品牌服饰,台湾学生则比较喜欢搭配欧美名牌。
住:
学生宿舍位于鼓楼校区的南侧,是一个新旧宿舍交杂的区域,宿舍的格局跟外观和台湾学校没特别差异,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宿舍没有浴室,若要洗澡需要到公共澡堂梳洗,因为只有在那里才有提供热水。还有一点很不一样的是,学生通常会将洗好的衣服晒在窗户外面,造成「万国旗」满窗的景象。除了一般宿舍,也有接待外宾用的会馆,住宿一个晚上约300元人民币,里头的设施相当不错,也是我们参加研讨会时下榻的地方。
行:
在南京交通运输相当发达,路上随处可见出租车与公交车(即台湾的公车)。在校园里面,学生最常利用的交通工具是脚踏车,除此之外还可见到为数不少的电动车在校园内行驶,在那边电动脚踏车一台约2000人民币,速度可达40km/hr,不过因为是电动的,所以没有声音,路上行人有时无法察觉后面有台电动脚踏车,也因为这样所以时常听到喇叭声,听那边同学说,大陆人不太怕车子的,因为不管怎样撞倒人一定是开车的要负责,所以驾驶人通常会按喇叭示警,这点跟台湾不太一样。
育乐:
鼓楼校区有个大操场,里面有各式球场与很新的PU跑道,此外宿舍区与校园各角落也有一些篮球或排球场,让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打球健身。除了运动,根据南大学生的说法,玩计算机游戏以及看台湾综艺节目是他们相当热衷的休闲活动之一,在大陆最红的台湾综艺节目首推康熙来了,小S也是他们许多女生心目中的偶像,她的签名在那边应该挺值钱的。
校园环境与生活:
南大的校树是法国梧桐,校园绿色植物遍布,环境相当清幽,比较有历史的建筑首推校史馆、大礼堂以及北大楼,其它建筑多半是后来兴建的。学校的新图书馆已经采用RFID门禁系统,教室内的软硬件设备也相当充足。此外他们因为是国家重点学校,因此有许多新颖的教学与实验大楼,比方说蒙明伟楼,唐仲英楼等等。我们此行也参观了他们的微加工实验室,等同于我们的制程实验室,里面的设备算是齐全
。
南大的校园地形略有起伏,下雨的时候有些地方会有不同程度的积水。平时在校园里可以看到情侣牵着手散步,也有合家同游校园的惬意景色,上课时间学生熙来攘往穿梭校园。此外在宿舍区有实时手抄新闻墙,提供最新的新闻讯息,然而学生活动似乎比较少见,看不到太多的团体集会与活动,倒是有许多党政宣传文案。南大的研究生通常会在实验室待到比较晚,因为宿舍没有冷气,所以实验室算是避暑的好选择,除此之外,校园里的教室是本科生(即大学生)念书的地方,晚上时间经过教室旁,可以看到里头学生埋头苦读的模样,大陆学生的用功程度可见一斑。
【之八】
撰文:光电所博士班学生廖均达
第二届台大与南京大学博士生交流活动于南京大学举办。首先感谢南京大学的老师与同学热情的款待,使得这次的交流活动,不仅在相关的学术领域上获得丰富的收获,更是一次难得的历史与文化之旅。南京大学近代校史,肇始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先后易名为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与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在参访南京大学校园的途中处处可见这些变迁与历史沿革(Fig.
1、Fig. 2),更重要的是这所大陆所规划的重点大学在每一阶段的进步。
南京市更是历史与文化的重镇。有着六朝古都所遗留的历史风韵,以及逐渐现代化的建筑与设施,相互地交错编织这悠远的演进。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文化可以说是南京的母体文化,秦淮河畔更是古代文人荟萃之地。此次也经过古时候科举考试的考场,虽然没有一睹考场内部,但从南京大学同学口述中也可想象规模之庞大。而南京与台湾更有着紧密的历史渊源,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次参观了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Fig.
3、Fig. 4、Fig.
5),这陵园占地辽阔且建筑宏伟,可见中山先生在大陆人心中的地位;也让我忆起了十一次革命的历史功绩,并藉此机会真正的缅怀一下这位历史的伟人。
同时也参观了明孝陵(Fig.
6)。这个陵墓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马皇后合葬的陵墓,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朱元璋在位期间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前后花费了25年的时间,一直到他儿子当皇帝时才修建完成。它也是明代16座帝王陵寝中,唯一不设在北京的陵寝。据记载,明孝陵的城墙周长22.5公里,相当于当时京城城墙长度的三分之二,可见规模的庞大。明孝陵经过六百年的风雨侵袭、战争破坏,如今所有木质结构的殿堂都已被毁,现在看到的主体多为后人所拟修。但从陵墓遗存的石质基础仍能清楚地看出当年的布局规模。明孝陵的布局与历代帝王陵墓的布局都不一样;神道不是笔直的而是曲折的。神道部分石像都还算保存良好(Fig.
7、Fig. 8、Fig. 9)。
此次的收获丰富不仅在学术知识上,更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并且也感谢黄所长、林副所长与游政卫队长的带队与筹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