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行人:黃升龍所長
編輯委員:蔡睿哲教授 主編:林筱文 發行日期:2008.01.10 |
最新消息與活動公告 所務公告及活動花絮 特別報導 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研究成果專欄 實驗室介紹 光電要聞 健康小站 |
最新消息與活動公告 |
光電所96學年度第2學期碩士班肄業研究生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申請
招收名額:7名
申請期限:97年1月20日至97年1月31日止
申請地點:博理館601室光電所辦公室施小姐
申請條件:1.
本院碩士班肄業研究生,修業滿兩學期,合於下列條件之一者,得申請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1)
成績排名為全年級前三分之一以內者。
(2)
有資料足資證明在光電相關領域之研究潛力者。
2.
外所申請之研究生,應先經原就讀之系所同意。
繳交資料:1.
逕修博士學位申請書(可上本所網頁最新消息下載)
2.
副教授以上2人推薦函
3.
歷年
(1年以上)成績單正本乙份
4.
其他有利審查資料(如研究成果等)
5. 外所申請之研究生,需另繳交「國立台灣大學研究生轉所申請書」。
|
所務公告及活動花絮 |
96學年度光電所諮詢委員會會議
時間:96年12月15日(星期六)
地點:台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博理館201會議室
諮詢委員介紹:Prof.
Yung-Sheng Liu, Chair (National Tsing Hua Univ.)
Prof. Connie Chang-Hasnain (U. C. Berkeley)
Prof.
Soo-Jin Chua (National Univ. of Singapore, Singapore)
Prof. Silvano Donati (Pavia
Univ., Italy)
Prof. Hiromasa Ito
(Tohoku University)
Dr. Biing-Seng Wu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執行副總
of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Prof. Shin-Tson Wu
(Univ. Central Florida)
兩年一度的光電所諮詢委員會會議在12月15日這天假博理館201會議室盛大舉行。本次會議特別邀請七位來自國內外的知名學者與專家擔任諮詢委員,提供本所行政及教師研究方向上各種寶貴的建議;本所教師亦參加踴躍,共計有25位教師出席,輪番為自己的研究做一段簡報,並針對各位委員提出的詢問進行意見交流。整場諮詢委員會會議由早上九點開始,進行到晚間九點結束,會議過程圓滿順利,也在歲末年終為光電所兩年來的成果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本次諮詢委員會在開幕時特別邀請到貝院長在百忙中抽空蒞臨致詞,並由本所黃升龍所長為所務概況及發展向委員做一番概略性的介紹。後續會議的流程除了教授們的研究簡報之外,另外還安排時段讓委員分別和所內教師們及學生代表進行座談,讓教授和同學們有機會針對本所現況提出各式各樣的意見、暢所欲言。最後在諮詢委員們開會交換意見之後,由召集人劉容生所長以簡報方式總結諸位委員對光電所提出的建議,會議隨之圓滿落幕。
為了慰勞犧牲假期、整天與會的委員和教授們,會議結束後所上安排了一頓豐盛的晚餐,讓辛苦的委員和教授們趁用餐之餘繼續討論與交流;席間也特別邀請到李嗣涔校長參加晚宴,使本次宴會更為增色,也為本年度諮詢委員會議劃下完美句點。
|
|
電資學院貝蘇章院長(圖上)蒞臨致詞 |
七位諮詢委員專注聆聽,並適時進行討論交流 |
|
|
本所教授踴躍與會 |
李校長蒞臨晚宴,與委員及本所教師合影留念 |
|
特別報導 |
∼與韓國首爾國立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博士生交流活動 2007 ∼
【The 2nd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Student Workshop 2007 on Phot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
(時間:96年11月17日至11月21日;地點:
國立臺灣大學)
花絮整理:光電所博士班學生陳美杏(代表團學生隊長)
首先,我一定要對這次參與的夥伴們說一聲
:「謝謝大家的合作與幫忙!」,這次的交流活動因為是輪到我們主辦,所以很多細小的事情在會議開始之前,就要很詳細的作流程的探討,總而言之,辛苦大家了!
在11/17接機的當天,為了牢記Prof.
Yoon的長相,我把所有韓國成員的照片都印在同一張紙上面,以防沒接到人。辛苦志豪、森明跟我一起去接機,雖然你們眼中一直在看辣妹與空姐,嘴裡又默默感嘆著:「哎呀!又被接走了!」,嗯,我還能說什麼呢?明明韓國客人又還沒到。
在接下來一天半的文化之旅當中,首先感謝永亭、志豪與森明所準備的文化之旅的資料,包含在車上就給他們每人一份的台大校園簡介、捷運地圖與各個行程景點的介紹,真的很齊全。說起來真是慚愧,為了要介紹台大的景點,所以才真的了解傅鐘的由來與21響的意義,還有,原來我們的椰林大道英文叫Royal
Palm
Boulevard。而且,在正門入口的左邊,原來有間
「
校史館
」,裡面很漂亮而且有很多台大的歷史資料,大家有空一定要去看看
!還有,在文化之旅當中發現,原來故宮的英文是
“National Palace Museum”、白甘蔗涮涮鍋 “White Sugar Shabu-Shabu”、紅毛城 “Fort San Domingo”,這次活動,可讓我學了不少英文單字
!
本次會議討論的主題包含寬能隙半導體探討、奈米製程技術、有機發光二極體、光子晶體與光學特性與模擬。會議手冊的編纂,辛苦小唐學長的幫忙,在聽大家報告時,可以很快速的翻閱到重點。
這次大家的報告,看得出來都準備蠻充分的,韓國方面的報告著重在半導體奈米製程技術的探討與研發,我們自己的領域則是區分的比較明顯;在個人台風方面,其實兩邊都差不多,我們聽他們說話有口音,所以有時候不是很能理解他們的報告細節,但是仔細想想,說不定他們聽我們說話也一樣有口音呢。會場的布置方面,真的謝謝閔詠的幫忙,而且宣傳布條、宣傳海報、名牌都做得不錯。對了,還有中餐、coffee
break與晚餐,真的是麻煩菘豊。而在實驗室參觀的部分,辛苦光裕學長。最佳論文與最佳人緣的禮物,謝謝子桓的準備,2G的隨身碟,酷喔
!
這次的學術交流,感謝黃升龍所長、林恭如副所長的指導與楊志忠教授在奈米機電中心、凝態中心參觀事宜的幫忙,在這次經驗當中,真的非常感謝所有夥伴的互助,才能讓這次活動順利的結束,謝謝大家。
|
|
參與交流活動雙方師長與學生合影 |
|
∼2007台俄雙邊奈米結構與光電應用研討會∼
(時間:96年11月21日至11月22日;地點:
國立臺灣大學博理館201會議廳)
花絮整理:光電所碩、博士班學生胡益寧、巫漢敏 |
2007年11月21、22日由光電所彭隆瀚教授及中研院原分所孔慶昌老師主辦的台俄雙邊奈米結構研討會,在深秋的晨風中揭開序幕,研討會會場在博理館的201會議廳。此次研討會中,俄羅斯莫斯科大學物理系系主任Prof.
Panov及莫斯科科技大學校長Prof.
Sigov帶領了兩所學校相關領域的共7位學者及6位博士班學生共襄盛舉,除了奈米科技發展之成果分享外,另一重點是進行莫斯科大學物理系及台大光電所之間的國際交流活動,並簽訂系所級合作備忘錄,以利進行未來更多元化之學校交流與研究合作,讓台大及俄羅斯的學生有機會邁向國際,更具競爭力。
|
|
|
在桃園國際機場,以大字報歡迎俄羅斯學者的抵達 |
台俄學者在博理館前合照 |
A.
台俄雙邊奈米結構與光電應用研討會
第一天的開幕式由彭隆瀚教授主持,分別介紹台灣與俄羅斯雙邊與會的學者教授,接著由莫斯科科技大學的教授Prof.
Mishina及莫斯科大學物理系的系主任Prof.
Panov進行莫斯科科技大學與莫斯科大學的簡介與認識,除了兩所學校的歷史背景、校園景觀外,也包含近期與未來發展的研究主題,在各個熱門研究領域中,都有相當的研究計畫進行著,多元而富有深度!再來是台大光電所的研究領域介紹了,由楊志忠教授擔任講者,楊老師對台大以及光電所的沿革發展知之甚詳,因此對台大以及光電所的介紹,精采而豐富,除了讓俄羅斯的學者可以認識台灣大學的悠久歷史外,也對光電所進行之研究主題多一份了解。
|
|
|
Prof. Mishina正在進行莫斯科科技大學的介紹 |
與會人員聚精會神地聆聽報告 |
研討會兩天的安排,早上的時間,多是俄國學者主講,下午則由國內知名奈米相關領域的教授,有來自清大材料的黃金花教授、交大光電的王興宗教授、成大電機的張守進教授、中央電機的綦振瀛教授、中山光電的賴聰賢教授、中興精密所的洪瑞華教授、中興材料的武東星教授、東華材料的張怡嘉教授以及東華物理的鄭嘉良教授。台大方面,則由林清富教授、李允立教授、何志浩教授、張宏鈞教授、林恭如教授、曾雪峰教授、馮哲川教授、蘇國棟教授、李君浩教授、吳育任教授,還有材料系系主任楊哲人教授報告。每一位教授都在努力發展奈米結構之研究,各擅勝場,一場接著一場精彩的報告,而報告後的學術討論也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藉由這次會議的進行,雙方的交流也飽足了在場每一位對知識渴求而努力不已的靈魂。
B.
雙邊友誼的建立與交流
除了以認真討論進行的研討會會議交流外,彭隆瀚教授及孔慶昌教授也招待俄羅斯學者們到餐廳享用晚宴,進行輕鬆的知性交流活動。另外一方面,彭老師的學生則負責招待俄羅斯學生的活動,帶領這群俄羅斯朋友們一同遊逛台北市最具代表性的幾個景點。學生活動,總是最令人興奮的時刻;享用美味的小籠包與中式料理,讚不絕口的滋味猶在口中,再搭以冰涼的啤酒,談笑喧鬧之際,陌生、羞澀與國籍分野也就此消融。在餐桌上,也了解到刻板印象的存在,實際上普遍俄羅斯人最愛喝的不是伏特加,而是啤酒,在一般的聚會與餐會上,啤酒是必備的飲品,讓大家都可以飲用而同歡呀,了解後也著實改變了我們對俄羅斯人飲酒文化的印象。另外也交流了一下彼此的語言,不過呢,要念他們的發音真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晚餐後,俄羅斯學生們建議直行至101大樓,同時逛街與欣賞街景,與他們多談後得知,他們習慣於走路,他們喜歡走路甚過於交通工具之搭乘,我想這種多走路的習慣,也可以讓我們思考一下。
第二天晚間,一行人來到淡水吃海鮮,由於俄羅斯屬於內陸地區,吃海鮮對他們來說可是一項奢侈的饗宴。晚間大家和樂融融的氣象,滿布在杯盤狼藉的圓桌上。逛逛淡水老街,大夥便往士林夜市出發,車水馬龍的台灣夜市文化,對他們也是一項新鮮的體驗。而其中一位學生尤其好奇,詢問夜市中的商品是否都是仿冒的呢?原因是目前俄羅斯處在政治與經濟的轉型中,俄羅斯市面上販賣的商品中,絕大部分都是仿冒品,難有真品,是故他對台灣的狀況非常好奇。聽聞其所言,只感每個社會之發展各有其路線,只求不斷向上發展,是謂正確的方向。
24、25日兩天,一行人前往花蓮,海天遊蹤的旅程就此展開。莫斯科離海岸有相當的距離,部分俄羅斯學生還沒親自到過海邊,因此抵達海邊時,俄羅斯學生們已按捺不住,不管入秋的冰涼水溫,一股腦跳入海中逐浪,非常開心滿足的表情溢於言表,直言這水溫依舊比他們水溫高,果真是來自極北之地的人呀。
|
|
|
朋友!! 來喝酒!! |
搭乘台北捷運的體驗 |
|
|
|
|
飛機前的合照 |
台灣、海洋、俄羅斯人 |
C.
學術交流的合作備忘錄
11月23日,莫斯科科技大學校長Prof.
Sigov與莫斯科大學物理系系主任Prof.
Panov,首先與台大李嗣涔校長會面,進行雙邊校際交流的討論,也達成多項共識,為台大與俄羅斯的名校交流奠定良好基礎,希冀未來會有正式校際級的交流活動啟動,造惠更多台灣與俄羅斯學生,進行雙邊的交流,同時也會有更多合作計畫,一同推動高科技之研發。
接著,Prof.
Panov系主任也與光電所黃升龍所長,在Prof.
Sigov與台大國際事務處副國際長梁欣榮教授的見證下,簽訂學術交流的合作備忘錄,將可促進未來台大光電所與莫斯科大學、莫斯科科技大學的學術交流活動,也是俄羅斯與台大建立合作關係的里程碑,有利於未來雙邊校際交流之初始,是這次台俄雙邊研討會中最重要的一環與收穫。
|
|
|
Prof. Panov系主任與光電所黃升龍所長簽訂合作備忘錄。 |
|
∼2007
第五屆光纖與被動光學元件研討會∼
【5th
Workshop on Fibers and Optical Passive Components】
(時間:96年12月5日至12月7日;地點:
國立臺灣大學博理館)
花絮整理:陳雯萍 |
由本所楊志忠教授、張宏鈞教授,及林恭如教授策劃舉辦之「第五屆光纖與被動光學元件」研討會(5th
Workshop on Fibers and Optical Passive Components)於12月5~7日假博理館舉行,並已圓滿落幕。此會議今年首度由歐洲移到亞洲舉辦,共分為14個不同主題之session,與會者可依研究興趣自由選擇場次參加。大會邀請的Plenary
speakers分別為來自日本的Masataka
Nakazawa教授及來自義大利的Lorenzo
Pavesi教授,這兩位教授均在相關領域享有盛名。此外,尚有來自澳洲、義大利、美國、加拿大、比利時、香港、韓國、新加坡等國家之18位受邀講者發表文章;而各界報名參加的人士亦相當踴躍,共發表55篇口頭論文和24篇海報論文,與會者除本所同學及教師之外,還包括產業界夥伴、各校教師、碩博班研究生,與研究單位人士等。
首日的Plenary session結束後,安排所有講者於博理館前拍大合照,為這難得的盛會留下紀念。而12/5晚間的歡迎茶會及12/6的晚宴分別於本校明達館歐薇餐廳及尊賢館Café
83舉行,席間來自各國的貴賓在溫馨歡樂的氣氛中進行學術交流,並盡興享用大會安排的精緻佳餚。這次會議不僅讓本所教師、同學對此領域的現況進一步瞭解,同時也更能掌握未來發展的方向。
|
本次活動相關照片如下: |
|
|
|
|
|
|
|
|
|
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研究成果專欄 |
Calculating Decay Rate of
Finite Size Photonic Crystal Waveguides
Professor Yih-Peng Chiou
Graduate Institute of Photonics and
Optoelectronic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臺灣大學光電所邱奕鵬教授
In recent years, photonic crystals (PhC) have attracted a lot
of attention due to their exotic properties. By applying the
properties, many applica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such as
filters, waveguides, cavities, beam splitter, etc. To design
those devices, an effective numerical method is required. The
plane wave expansion method (PWEM) based on Fourier series
expansion is frequently adopted. However, it can only be applied
to devices made by lossless and dispersionless materials. In
addition, it can not analyze the leakage due to finite-size
structures. However, in reality, devices cannot be made
infinitely, and guided waves may suffer from significant leakage
due to finite periodic structures.
We have derived a modified finite-difference method from
Maxwell’s equations to calculate wavevectors corresponding to a
certain given frequency. The above-mentioned limitations with
conventional PWEM are overcome. We apply the developed method to
analyze the propagation phenomena of finite-size photonic
waveguides. Finite-difference method combined with perfect match
layers (PML) are adopted in the analysis.
Fig. 1 shows the calculation domain. Fig. 2 shows the mode
patterns of PhC waveguides with (a) one unit cell and (b) three
unit cells beside the line defect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decay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s more unit cells are added
beside the line defects.
|
|
Fig. 1
Representation of calculation domain. |
Fig. 2 Mode
pattern of PhC waveguides with (a) one unit cell and (b) three
unit cells beside the line defects.
|
The
decay rate and the number of unit cells beside the line defects is
linear in semi-logarithmic diagram as shown in Fig. 3, where k is
the calculated propagation constant. |
Fig. 3 The
relation between number of unit cells beside line defect and decay
rate. |
|
ZnS/Silica
Nanocabl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as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Nanosensors
Professor
Jr Hau 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Photonics and
Optoelectronic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臺灣大學光電所何志浩教授
Sensing
using plana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FET) has been demonstrated for
decades but lower sensitivity has limited its applications. Compared
to the surface region of a planar device, due to the ultrahigh
surface-to-volume ratio, NWs and carbon nanotubes (CNTs) are ideal
choices for sensors due to the introduced depletion/accumulation of
charges near the surface as a result of surface binding/adsorption
of foreign molecules and species. The NWs that have been extensively
developed for sensing are silicon because of the massive knowledge
that has existed for the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native Si oxide
surfaces. The FET of ZnS/silica core/shell nanostructures are
attractive to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sensors due to (i) its
excellent and reproducible electronic characteristics of ZnS, (ii)
the self-assembled silica shell as natural insulator on the surface
of ZnS NW that serve as the protection layer against oxidation, and
(iii) the massive existing knowledge about the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silica surfaces.
Compound semiconductor/isolator (ZnS/silica) core/shell nanocables
have been used to fabricate single nanowire based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hich have been used for label-free, real-time, and
sensitive detection of biological species. After chemical
modification, amine- and oxide-functionalized nanocables exhibit
linear pH-dependent conductance, which could be elucidated in terms
of the change of surface charge during protonation and deprotonation.
|
|
figure 1.
Real-time detection of non-specific binding of protein. Schematic
diagram of a nanocable FET configured as a sensor: binding of BSA
with net negative charge yields a decrease in the conductance. |
|
Compound semiconductor/isolator (ZnS/silica) core/shell nanocables
have been used to fabricate single nanowire based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hich have been used for label-free, real-time, and
sensitive detection of biological species. After chemical
modification, amine- and oxide-functionalized nanocables exhibit
linear pH-dependent conductance, which could be elucidated in terms
of the change of surface charge during protonation and deprotonation.
|
光電要聞 |
—
資料提供:影像顯示光電科技特色人才培育中心•影像顯示科技知識平台 —
— 整理:林晃巖教授、陳冠宇 — |
同軸奈米線太陽能電池技術:
效率3.4%、單根最大輸出可產生200
pW
近期十月十七日刊登於英國《自然》期刊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利用矽的奈米線可以製造出極小的太陽電池,直徑比人類的頭髮還要細2萬倍,這種新型電池預期可構成一個很穩定的能量來源,可提供奈米級感測元件與邏輯閘等電子系統中所需的運作電力。這項工作是由美國哈佛大學化學系教授查爾斯萊貝爾與同事共同完成,首次證明全無機材料的奈米級光伏元件單獨產生能源,不同於之前的研究必須利用高分子混合和染料敏化電池才可以產生能源
。 |
|
透過掃描式顯微鏡得到同軸纜奈米線的影像
內部的核心為P型(紅色),中間為本質層(黃色)而外面的殼為N型(藍色)
|
該太陽電池的結構類似於同軸電纜,只是同軸電纜是由導體與絕緣體交替而成,而此奈米級的太陽電池則是利用不同性質的矽半導體沉積而成。核心為直徑100奈米的p型矽奈米線,是利用奈米金屬顆粒催化固液相共存法製作而成,接著在高溫與低壓的環境中用化學汽相沈積法(CVD)製作約50奈米厚度的多晶之本質與n型矽半導體,最外層用PECVD的方法覆蓋二氧化矽。重要的是,這些奈米線為奈米結晶的結構將有助於載子傳遞,並且是一個良好的光吸收結構。入射的光線因為內建電場,使得本質層產生的電子往n型的外殼流動,因此產生一個缺乏電子的p型核心,同時本質層的電洞往p型核心流動,如此便形成電路,可將產生之電力引導至外部的奈米電子系統。
|
|
同軸纜奈米線與其中電子與電洞流向的示意圖 |
為了完成這個系統,必須使用化學蝕刻使一端的p型核心裸露出來,藉由電線一端接觸p型核心,另ㄧ端則接觸於n型外殼,形成電路並量測其太陽電池特性,在一個太陽的能量下單根奈米線最大輸出可產生200
pW (皮瓦),效率可達3.4%。
|
|
同軸奈米級光伏元件掃描式顯微鏡影像,將一根電線接觸於選擇性蝕刻的
P型矽的核心,另一端則接觸於N型矽的外殼 |
如圖所示:透過微影蝕刻技術可以將同軸矽奈米線太陽能電池一併製作在奈米級微型元件或感測器上,穩定提供足夠電力。 |
|
同軸矽奈米線太陽能電池示意圖以及掃描式顯微鏡照片 |
資料來源:Nature,
vol 449, 885-890. (18 October 2007)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49/n7164/full/nature06181.html
原文介紹:http://www.rsc.org/chemistryworld/News/2007/October/17100702.asp
新聞來源:http://www.materialsnet.com.tw/DocView.aspx?id=6432
|
健康小站 |
腿常抽筋,小心肝臟已經受傷!
有此一說:
請問以下的說法可以採信嗎?
肝臟有問題時,尤其得了肝炎,以下的四個現象不可以有任何一個現象經常性的發作:
一、右上腹悶痛
二、右後腰酸痛
三、右肩感覺酸、麻、痛,甚至造成右手舉不起來
四、小腿晚上睡覺時容易抽筋
肝臟出現問題時我們的身體會產生的現象會有:肝臟像拳頭一樣,有正面、有背面。正面如果硬化、腫大,會擠到我們的肋間神經,肋間神經就會脹痛;如果在背後,會造成右腰酸痛。
全身的筋,都由肝臟主管,晚上血液必須進到肝,若肝臟有問題,血液進到肝臟會比較困難,所以翻來覆去睡不著;血液好不容易進入肝臟,出去也相對的困難,全身的筋需要血來滋養,人在睡覺翻身的時候需要動,動就需要血液提供,血液不容易從肝臟出來,筋就會僵硬,僵硬過度就會抽筋。
肝臟不好,晚上睡眠品質會不好,翻來覆去不容易睡著;起床後口乾、口苦、口臭,刷牙時牙齦會流血。平常對食物沒有興趣,不吃不餓,吃一點點就有飽感;走路走個兩步小腿就會很酸,會感覺全身越來越疲勞,手腳也是越來越沒有力。
肝臟不好的人,腳會經常扭到,扭到了又好不了;不小心割傷了,傷口也不容易癒合。喜歡喝酒的朋友,忽然酒量減少了。或是有久治不癒的皮膚病,週而復始好不了,都要注意肝。
KingNet
肝膽腸胃科醫師回答: (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莊喬雄醫師)
肝臟的確掌管很多的生理功能,肝功能失常時會造成許多的症狀,但肝病的嚴重度分成很多的等級,從輕微肝炎、嚴重肝炎、肝硬化、肝代償不全,到肝衰竭;甚至產生肝癌。當患者有肝代償不全時常有的症狀如:口苦、胃口不佳、腹脹、抽筋、黃疸、昏睡、神智不清、四肢水腫、手抖、傷口癒合不良、牙齦出血、手腳無力。
但只有輕微發炎時應沒有任何症狀,嚴重肝炎時也只有疲倦或胃口不佳而已,這些嚴重肝病的症狀多是很多其他疾病也會有的症狀,甚至工作太累就會疲勞無力。可能是受了「肝不好,人生是黑白的」的廣告詞影響,很多人如果一有任何一個症狀就認為是有了嚴重肝病,這就有點小題大作了。
關於抽筋,嚴重肝硬化的患者的確常有抽筋的現象,不過這些人多伴有其他明顯的症狀且早被診斷為肝硬化。僅有抽筋就懷疑有肝硬化是倒果為因,小題大作了。
至於肝管全身的筋這點沒有醫學上的證據,肝腫大會壓到肋間神經則是沒有醫學常識者的胡亂臆測。
KingNet
一般內科醫師回答: (長榮聯合診所、溢恩聯合診所 曾大興醫師)
一般而言,從第一個現象右上腹悶痛來看,急性肝炎或嚴重肝硬化或膽道疾病才較明顯,至於慢性肝炎或一般肝硬化或肝癌(大顆除外)則較不明顯。在第二個現象右後腰酸痛這個部分,主要是肌肉或骨骼酸痛造成,至於腎臟或骨盆疾病也會引起此症狀,然而肝臟疾病較少引起該症狀,至於第三現象右肩感覺酸、麻、痛,甚至造成右手舉不起來,應是相當罕見。最後的第四種現象小腿晚上睡覺時容易抽筋,通常是中重度肝硬化造成血中Amonia太高引起,不過此症狀較常見於電解質不平衡的民眾。
血液經由體循環系統及門脈系統進入肝臟,乃是日以繼夜地進行,並非只在晚上進行,而且全身的肌肉系統的血液供應乃是來自體循環系統,,與肝臟的關係應是間接關係。
肝硬化的病人,血中Amonia高,加上一些代謝不掉的毒素,通常容易覺得疲累,昏昏沉沉,很少翻來覆去睡不著;至於所謂肝不好的人,腳會經常扭到,扭到了又好不了的說法,其實也未必如此,可能只是部分的人這樣而已。
本文由【KingNet 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
版權所有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光電工程學研究所 http://gipo.ntu.edu.tw/
歡迎轉載 但請註明出處 http://gipo.ntu.edu.tw/monthly.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