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人:黄升龙所长    编辑委员:蔡睿哲教授    主编:林筱文    发行日期:2008.01.10

最新消息与活动公告    所务公告及活动花絮    特别报导    迈向顶尖大学计划研究成果专栏

实验室介绍    光电要闻    健康小站

最新消息与活动公告

 

   光电所2007学年度第2学期硕士班肄业研究生径行修读博士学位申请

招收名额:7

申请期限:2008120日至2008131日止

申请地点:博理馆601室光电所办公室施小姐

申请条件:1. 本院硕士班肄业研究生,修业满两学期,合于下列条件之一者,得申请径行修读博士学位:

                          (1) 成绩排名为全年级前三分之一以内者。

                          (2) 有资料足资证明在光电相关领域之研究潜力者。

                      2. 外所申请之研究生,应先经原就读之系所同意。

缴交数据:1. 径修博士学位申请书(可上本所网页最新消息下载)

                      2. 副教授以上2人推荐函

                      3. 历年 (1年以上)成绩单正本乙份

                      4. 其它有利审查资料(如研究成果等)

                      5. 外所申请之研究生,需另缴交「国立台湾大学研究生转所申请书」。

 

所务公告及活动花絮

 

2007学年度光电所咨询委员会会议

 

 

时间:20071215日(星期六)

地点:台湾大学电机信息学院博理馆201会议室

咨询委员介绍:Prof. Yung-Sheng Liu, Chair (National Tsing Hua Univ.)

                              Prof. Connie Chang-Hasnain (U. C. Berkeley)

                              Prof. Soo-Jin Chua (National Univ. of Singapore, Singapore)

                              Prof. Silvano Donati (Pavia Univ., Italy)

                              Prof. Hiromasa Ito (Tohoku University)

                              Dr. Biing-Seng Wu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执行副总 of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Prof. Shin-Tson Wu (Univ. Central Florida)

两年一度的光电所咨询委员会会议在1215日这天假博理馆201会议室盛大举行。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七位来自国内外的知名学者与专家担任咨询委员,提供本所行政及教师研究方向上各种宝贵的建议;本所教师亦参加踊跃,共计有25位教师出席,轮番为自己的研究做一段简报,并针对各位委员提出的询问进行意见交流。整场咨询委员会会议由早上九点开始,进行到晚间九点结束,会议过程圆满顺利,也在岁末年终为光电所两年来的成果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本次咨询委员会在开幕时特别邀请到贝院长在百忙中抽空莅临致词,并由本所黄升龙所长为所务概况及发展向委员做一番概略性的介绍。后续会议的流程除了教授们的研究简报之外,另外还安排时段让委员分别和所内教师们及学生代表进行座谈,让教授和同学们有机会针对本所现况提出各式各样的意见、畅所欲言。最后在咨询委员们开会交换意见之后,由召集人刘容生所长以简报方式总结诸位委员对光电所提出的建议,会议随之圆满落幕。

为了慰劳牺牲假期、整天与会的委员和教授们,会议结束后所上安排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让辛苦的委员和教授们趁用餐之余继续讨论与交流;席间也特别邀请到李嗣涔校长参加晚宴,使本次宴会更为增色,也为本年度咨询委员会议划下完美句点。

电资学院贝苏章院长(图上)莅临致词 七位咨询委员专注聆听,并适时进行讨论交流
本所教授踊跃与会 李校长莅临晚宴,与委员及本所教师合影留念
 
 

特别报导

 

~与韩国首尔国立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博士生交流活动 2007

The 2nd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Student Workshop 2007 on Phot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

(时间:2007年11月17日至11月21日;地点: 国立台湾大学)

花絮整理:光电所博士班学生陈美杏代表团学生队长

   首先,我一定要对这次参与的伙伴们说一声 :「谢谢大家的合作与帮忙!」,这次的交流活动因为是轮到我们主办,所以很多细小的事情在会议开始之前,就要很详细的作流程的探讨,总而言之,辛苦大家了

11/17接机的当天,为了牢记Prof. Yoon的长相,我把所有韩国成员的照片都印在同一张纸上面,以防没接到人。辛苦志豪、森明跟我一起去接机,虽然你们眼中一直在看辣妹与空姐,嘴里又默默感叹着:「哎呀!又被接走了!」,嗯,我还能说什么呢?明明韩国客人又还没到。

在接下来一天半的文化之旅当中,首先感谢永亭、志豪与森明所准备的文化之旅的资料,包含在车上就给他们每人一份的台大校园简介、捷运地图与各个行程景点的介绍,真的很齐全。说起来真是惭愧,为了要介绍台大的景点,所以才真的了解傅钟的由来与21响的意义,还有,原来我们的椰林大道英文叫Royal Palm Boulevard。而且,在正门入口的左边,原来有间 校史馆 ,里面很漂亮而且有很多台大的历史数据,大家有空一定要去看看 !还有,在文化之旅当中发现,原来故宫的英文是 “National Palace Museum”、白甘蔗涮涮锅 “White Sugar Shabu-Shabu”、红毛城 “Fort San Domingo”,这次活动,可让我学了不少英文单字 !

本次会议讨论的主题包含宽能隙半导体探讨、奈米制程技术、有机发光二极管、光子晶体与光学特性与仿真。会议手册的编纂,辛苦小唐学长的帮忙,在听大家报告时,可以很快速的翻阅到重点。

这次大家的报告,看得出来都准备蛮充分的,韩国方面的报告着重在半导体奈米制程技术的探讨与研发,我们自己的领域则是区分的比较明显;在个人台风方面,其实两边都差不多,我们听他们说话有口音,所以有时候不是很能理解他们的报告细节,但是仔细想想,说不定他们听我们说话也一样有口音呢。会场的布置方面,真的谢谢闵咏的帮忙,而且宣传布条、宣传海报、名牌都做得不错。对了,还有中餐、coffee break与晚餐,真的是麻烦菘豊。而在实验室参观的部分,辛苦光裕学长。最佳论文与最佳人缘的礼物,谢谢子桓的准备,2G的随身碟,酷喔 !

这次的学术交流,感谢黄升龙所长、林恭如副所长的指导与杨志忠教授在奈米机电中心、凝态中心参观事宜的帮忙,在这次经验当中,真的非常感谢所有伙伴的互助,才能让这次活动顺利的结束,谢谢大家。

 

参与交流活动双方师长与学生合影

2007台俄双边奈米结构与光电应用研讨会~

(时间:2007年11月21日至11月22日;地点: 国立台湾大学博理馆201会议厅)

花絮整理:光电所硕、博士班学生胡益宁、巫汉敏

  2007112122日由光电所彭隆瀚教授及中研院原分所孔庆昌老师主办的台俄双边奈米结构研讨会,在深秋的晨风中揭开序幕,研讨会会场在博理馆的201会议厅。此次研讨会中,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物理系系主任Prof. Panov及莫斯科科技大学校长Prof. Sigov带领了两所学校相关领域的共7位学者及6位博士班学生共襄盛举,除了奈米科技发展之成果分享外,另一重点是进行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及台大光电所之间的国际交流活动,并签订系所级合作备忘录,以利进行未来更多元化之学校交流与研究合作,让台大及俄罗斯的学生有机会迈向国际,更具竞争力。

在桃园国际机场,以大字报欢迎俄罗斯学者的抵达

台俄学者在博理馆前合照

A. 台俄双边奈米结构与光电应用研讨会

 

  第一天的开幕式由彭隆瀚教授主持,分别介绍台湾与俄罗斯双边与会的学者教授,接着由莫斯科科技大学的教授Prof. Mishina及莫斯科大学物理系的系主任Prof. Panov进行莫斯科科技大学与莫斯科大学的简介与认识,除了两所学校的历史背景、校园景观外,也包含近期与未来发展的研究主题,在各个热门研究领域中,都有相当的研究计划进行着,多元而富有深度!再来是台大光电所的研究领域介绍了,由杨志忠教授担任讲者,杨老师对台大以及光电所的沿革发展知之甚详,因此对台大以及光电所的介绍,精采而丰富,除了让俄罗斯的学者可以认识台湾大学的悠久历史外,也对光电所进行之研究主题多一份了解。

Prof. Mishina正在进行莫斯科科技大学的介绍

与会人员聚精会神地聆听报告

  

  研讨会两天的安排,早上的时间,多是俄国学者主讲,下午则由国内知名奈米相关领域的教授,有来自清大材料的黄金花教授、交大光电的王兴宗教授、成大电机的张守进教授、中央电机的綦振瀛教授、中山光电的赖聪贤教授、中兴精密所的洪瑞华教授、中兴材料的武东星教授、东华材料的张怡嘉教授以及东华物理的郑嘉良教授。台大方面,则由林清富教授、李允立教授、何志浩教授、张宏钧教授、林恭如教授、曾雪峰教授、冯哲川教授、苏国栋教授、李君浩教授、吴育任教授,还有材料系系主任杨哲人教授报告。每一位教授都在努力发展奈米结构之研究,各擅胜场,一场接着一场精彩的报告,而报告后的学术讨论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藉由这次会议的进行,双方的交流也饱足了在场每一位对知识渴求而努力不已的灵魂。

 

B. 双边友谊的建立与交流

 

  除了以认真讨论进行的研讨会会议交流外,彭隆瀚教授及孔庆昌教授也招待俄罗斯学者们到餐厅享用晚宴,进行轻松的知性交流活动。另外一方面,彭老师的学生则负责招待俄罗斯学生的活动,带领这群俄罗斯朋友们一同游逛台北市最具代表性的几个景点。学生活动,总是最令人兴奋的时刻;享用美味的小笼包与中式料理,赞不绝口的滋味犹在口中,再搭以冰凉的啤酒,谈笑喧闹之际,陌生、羞涩与国籍分野也就此消融。在餐桌上,也了解到刻板印象的存在,实际上普遍俄罗斯人最爱喝的不是伏特加,而是啤酒,在一般的聚会与餐会上,啤酒是必备的饮品,让大家都可以饮用而同欢呀,了解后也着实改变了我们对俄罗斯人饮酒文化的印象。另外也交流了一下彼此的语言,不过呢,要念他们的发音真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晚餐后,俄罗斯学生们建议直行至101大楼,同时逛街与欣赏街景,与他们多谈后得知,他们习惯于走路,他们喜欢走路甚过于交通工具之搭乘,我想这种多走路的习惯,也可以让我们思考一下。

 

  第二天晚间,一行人来到淡水吃海鲜,由于俄罗斯属于内陆地区,吃海鲜对他们来说可是一项奢侈的飨宴。晚间大家和乐融融的气象,满布在杯盘狼藉的圆桌上。逛逛淡水老街,大伙便往士林夜市出发,车水马龙的台湾夜市文化,对他们也是一项新鲜的体验。而其中一位学生尤其好奇,询问夜市中的商品是否都是仿冒的呢原因是目前俄罗斯处在政治与经济的转型中,俄罗斯市面上贩卖的商品中,绝大部分都是仿冒品,难有真品,是故他对台湾的状况非常好奇。听闻其所言,只感每个社会之发展各有其路线,只求不断向上发展,是谓正确的方向。

 

         2425日两天,一行人前往花莲,海天游踪的旅程就此展开。莫斯科离海岸有相当的距离,部分俄罗斯学生还没亲自到过海边,因此抵达海边时,俄罗斯学生们已按捺不住,不管入秋的冰凉水温,一股脑跳入海中逐浪,非常开心满足的表情溢于言表,直言这水温依旧比他们水温高,果真是来自极北之地的人呀。

 

朋友!! 来喝酒!! 搭乘台北捷运的体验

飞机前的合照

台湾、海洋、俄罗斯人

C. 学术交流的合作备忘录

 

  1123日,莫斯科科技大学校长Prof. Sigov与莫斯科大学物理系系主任Prof. Panov,首先与台大李嗣涔校长会面,进行双边校际交流的讨论,也达成多项共识,为台大与俄罗斯的名校交流奠定良好基础,希冀未来会有正式校际级的交流活动启动,造惠更多台湾与俄罗斯学生,进行双边的交流,同时也会有更多合作计划,一同推动高科技之研发。

  接着,Prof. Panov系主任也与光电所黄升龙所长,在Prof. Sigov台大国际事务处副国际长梁欣荣教授的见证下,签订学术交流的合作备忘录,将可促进未来台大光电所与莫斯科大学、莫斯科科技大学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是俄罗斯与台大建立合作关系的里程碑,有利于未来双边校际交流之初始,是这次台俄双边研讨会中最重要的一环与收获。

Prof. Panov系主任与光电所黄升龙所长签订合作备忘录。

2007 第五届光纤与被动光学组件研讨会

5th Workshop on Fibers and Optical Passive Components

(时间:2007年12月5日至12月7日;地点: 国立台湾大学博理馆)

花絮整理:陈雯萍

         由本所杨志忠教授、张宏钧教授,及林恭如教授策划举办之「第五届光纤与被动光学组件」研讨会(5th Workshop on Fibers and Optical Passive Components)于125~7日假博理馆举行,并已圆满落幕。此会议今年首度由欧洲移到亚洲举办,共分为14个不同主题之session,与会者可依研究兴趣自由选择场次参加。大会邀请的Plenary speakers分别为来自日本的Masataka Nakazawa教授及来自意大利的Lorenzo Pavesi教授,这两位教授均在相关领域享有盛名。此外,尚有来自澳洲、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比利时、香港、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之18位受邀讲者发表文章;而各界报名参加的人士亦相当踊跃,共发表55篇口头论文和24篇海报论文,与会者除本所同学及教师之外,还包括产业界伙伴、各校教师、硕博班研究生,与研究单位人士等。

 

         首日的Plenary session结束后,安排所有讲者于博理馆前拍大合照,为这难得的盛会留下纪念。而12/5晚间的欢迎茶会及12/6的晚宴分别于本校明达馆欧薇餐厅及尊贤馆Café 83举行,席间来自各国的贵宾在温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学术交流,并尽兴享用大会安排的精致佳肴。这次会议不仅让本所教师、同学对此领域的现况进一步了解,同时也更能掌握未来发展的方向。

本次活动相关照片如下:

 

迈向顶尖大学计划研究成果专栏

 

Calculating Decay Rate of Finite Size Photonic Crystal Waveguides

Professor Yih-Peng Chiou

Graduate Institute of Photonics and Optoelectronic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台湾大学光电所邱奕鹏教授

  In recent years, photonic crystals (PhC) have attracted a lot of attention due to their exotic properties. By applying the properties, many applica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such as filters, waveguides, cavities, beam splitter, etc. To design those devices, an effective numerical method is required. The plane wave expansion method (PWEM) based on Fourier series expansion is frequently adopted. However, it can only be applied to devices made by lossless and dispersionless materials. In addition, it can not analyze the leakage due to finite-size structures. However, in reality, devices cannot be made infinitely, and guided waves may suffer from significant leakage due to finite periodic structures.

 

  We have derived a modified finite-difference method from Maxwell’s equations to calculate wavevectors corresponding to a certain given frequency. The above-mentioned limitations with conventional PWEM are overcome. We apply the developed method to analyze the propagation phenomena of finite-size photonic waveguides. Finite-difference method combined with perfect match layers (PML) are adopted in the analysis.

 

Fig. 1 shows the calculation domain. Fig. 2 shows the mode patterns of PhC waveguides with (a) one unit cell and (b) three unit cells beside the line defect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decay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s more unit cells are added beside the line defects.

 

Fig. 1  Representation of calculation domain.

Fig. 2  Mode pattern of PhC waveguides with (a) one unit cell and (b) three unit cells beside the line defects.

  The decay rate and the number of unit cells beside the line defects is linear in semi-logarithmic diagram as shown in Fig. 3, where k is the calculated propagation constant.

Fig. 3  The relation between number of unit cells beside line defect and decay rate.

ZnS/Silica Nanocabl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as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Nanosensors

Professor Jr Hau 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Photonics and Optoelectronic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台湾大学光电所何志浩教授

Sensing using plana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FET) has been demonstrated for decades but lower sensitivity has limited its applications. Compared to the surface region of a planar device, due to the ultrahigh surface-to-volume ratio, NWs and carbon nanotubes (CNTs) are ideal choices for sensors due to the introduced depletion/accumulation of charges near the surface as a result of surface binding/adsorption of foreign molecules and species. The NWs that have been extensively developed for sensing are silicon because of the massive knowledge that has existed for the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native Si oxide surfaces. The FET of ZnS/silica core/shell nanostructures are attractive to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sensors due to (i) its excellent and reproducible electronic characteristics of ZnS, (ii) the self-assembled silica shell as natural insulator on the surface of ZnS NW that serve as the protection layer against oxidation, and (iii) the massive existing knowledge about the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silica surfaces.

 

Compound semiconductor/isolator (ZnS/silica) core/shell nanocables have been used to fabricate single nanowire based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hich have been used for label-free, real-time, and sensitive detection of biological species. After chemical modification, amine- and oxide-functionalized nanocables exhibit linear pH-dependent conductance, which could be elucidated in terms of the change of surface charge during protonation and deprotonation.

 

     figure 1. Real-time detection of non-specific binding of protein. Schematic diagram of a nanocable FET configured as a sensor: binding of BSA with net negative charge yields a decrease in the conductance.

 

Compound semiconductor/isolator (ZnS/silica) core/shell nanocables have been used to fabricate single nanowire based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hich have been used for label-free, real-time, and sensitive detection of biological species. After chemical modification, amine- and oxide-functionalized nanocables exhibit linear pH-dependent conductance, which could be elucidated in terms of the change of surface charge during protonation and deprotonation.

 

光电要闻

 

— 数据提供:影像显示光电科技特色人才培育中心.影像显示科技知识平台 —

— 整理:林晃岩教授、陈冠宇 —

同轴奈米线太阳能电池技术:

效率3.4%、单根最大输出可产生200 pW

       近期十月十七日刊登于英国《自然》期刊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利用硅的奈米线可以制造出极小的太阳电池,直径比人类的头发还要细2万倍,这种新型电池预期可构成一个很稳定的能量来源,可提供奈米级感测组件与逻辑闸等电子系统中所需的运作电力。这项工作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化学系教授查尔斯莱贝尔与同事共同完成,首次证明全无机材料的奈米级光伏组件单独产生能源,不同于之前的研究必须利用高分子混合和染料敏化电池才可以产生能源 。

 透过扫描式显微镜得到同轴缆奈米线的影像

内部的核心为P(红色),中间为本质层(黄色)而外面的壳为N(蓝色)          

       该太阳电池的结构类似于同轴电缆,只是同轴电缆是由导体与绝缘体交替而成,而此奈米级的太阳电池则是利用不同性质的硅半导体沉积而成。核心为直径100奈米的p型硅奈米线,是利用奈米金属颗粒催化固液相共存法制作而成,接着在高温与低压的环境中用化学汽相沈积法(CVD)制作约50奈米厚度的多晶之本质与n型硅半导体,最外层用PECVD的方法覆盖二氧化硅。重要的是,这些奈米线为奈米结晶的结构将有助于载子传递,并且是一个良好的光吸收结构。入射的光线因为内建电场,使得本质层产生的电子往n型的外壳流动,因此产生一个缺乏电子的p型核心,同时本质层的电洞往p型核心流动,如此便形成电路,可将产生之电力引导至外部的奈米电子系统。

 

同轴缆奈米线与其中电子与电洞流向的示意图

       为了完成这个系统,必须使用化学蚀刻使一端的p型核心裸露出来,藉由电线一端接触p型核心,另ㄧ端则接触于n型外壳,形成电路并量测其太阳电池特性,在一个太阳的能量下单根奈米线最大输出可产生200 pW (皮瓦),效率可达3.4%

同轴奈米级光伏组件扫描式显微镜影像,将一根电线接触于选择性蚀刻的

P型硅的核心,另一端则接触于N型硅的外壳

如图所示:透过微影蚀刻技术可以将同轴硅奈米线太阳能电池一并制作在奈米级微型组件或传感器上,稳定提供足够电力

同轴硅奈米线太阳能电池示意图以及扫描式显微镜照片

 

  资料来源:Nature, vol 449, 885-890. (18 October 2007)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49/n7164/full/nature06181.html

   原文介绍http://www.rsc.org/chemistryworld/News/2007/October/17100702.asp

   新闻来源http://www.materialsnet.com.tw/DocView.aspx?id=6432

 

健康小站

 

腿常抽筋,小心肝脏已经受伤!

有此一说:

请问以下的说法可以采信吗?

肝脏有问题时,尤其得了肝炎,以下的四个现象不可以有任何一个现象经常性的发作:
一、右上腹闷痛
二、右后腰酸痛
三、右肩感觉酸、麻、痛,甚至造成右手举不起来
四、小腿晚上睡觉时容易抽筋

肝脏出现问题时我们的身体会产生的现象会有:肝脏像拳头一样,有正面、有背面。正面如果硬化、肿大,会挤到我们的肋间神经,肋间神经就会胀痛;如果在背后,会造成右腰酸痛。

全身的筋,都由肝脏主管,晚上血液必须进到肝,若肝脏有问题,血液进到肝脏会比较困难,所以翻来覆去睡不着;血液好不容易进入肝脏,出去也相对的困难,全身的筋需要血来滋养,人在睡觉翻身的时候需要动,动就需要血液提供,血液不容易从肝脏出来,筋就会僵硬,僵硬过度就会抽筋。

肝脏不好,晚上睡眠质量会不好,翻来覆去不容易睡着;起床后口干、口苦、口臭,刷牙时牙龈会流血。平常对食物没有兴趣,不吃不饿,吃一点点就有饱感;走路走个两步小腿就会很酸,会感觉全身越来越疲劳,手脚也是越来越没有力。

肝脏不好的人,脚会经常扭到,扭到了又好不了;不小心割伤了,伤口也不容易愈合。喜欢喝酒的朋友,忽然酒量减少了。或是有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周而复始好不了,都要注意肝。

 

KingNet 肝胆肠胃科医师回答
成大医院胃肠肝胆科主治医师 庄乔雄医师

肝脏的确掌管很多的生理功能,肝功能失常时会造成许多的症状,但肝病的严重度分成很多的等级,从轻微肝炎、严重肝炎、肝硬化、肝代偿不全,到肝衰竭;甚至产生肝癌。当患者有肝代偿不全时常有的症状如:口苦、胃口不佳、腹胀、抽筋、黄疸、昏睡、神智不清、四肢水肿、手抖、伤口愈合不良、牙龈出血、手脚无力。

但只有轻微发炎时应没有任何症状,严重肝炎时也只有疲倦或胃口不佳而已,这些严重肝病的症状多是很多其它疾病也会有的症状,甚至工作太累就会疲劳无力。可能是受了「肝不好,人生是黑白的」的广告词影响,很多人如果一有任何一个症状就认为是有了严重肝病,这就有点小题大作了。

关于抽筋,严重肝硬化的患者的确常有抽筋的现象,不过这些人多伴有其它明显的症状且早被诊断为肝硬化。仅有抽筋就怀疑有肝硬化是倒果为因,小题大作了。

至于肝管全身的筋这点没有医学上的证据,肝肿大会压到肋间神经则是没有医学常识者的胡乱臆测。

 

KingNet 一般内科医师回答:
长荣联合诊所溢恩联合诊所 曾大兴医师

一般而言,从第一个现象右上腹闷痛来看,急性肝炎或严重肝硬化或胆道疾病才较明显,至于慢性肝炎或一般肝硬化或肝癌(大颗除外)则较不明显。在第二个现象右后腰酸痛这个部分,主要是肌肉或骨骼酸痛造成,至于肾脏或骨盆疾病也会引起此症状,然而肝脏疾病较少引起该症状,至于第三现象右肩感觉酸、麻、痛,甚至造成右手举不起来,应是相当罕见。最后的第四种现象小腿晚上睡觉时容易抽筋,通常是中重度肝硬化造成血中Amonia太高引起,不过此症状较常见于电解质不平衡的民众。

血液经由体循环系统及门脉系统进入肝脏,乃是日以继夜地进行,并非只在晚上进行,而且全身的肌肉系统的血液供应乃是来自体循环系统,,与肝脏的关系应是间接关系。

肝硬化的病人,血中Amonia高,加上一些代谢不掉的毒素,通常容易觉得疲累,昏昏沉沉,很少翻来覆去睡不着;至于所谓肝不好的人,脚会经常扭到,扭到了又好不了的说法,其实也未必如此,可能只是部分的人这样而已

 

本文由【KingNet 国家网络医院】提供

 

版权所有   国立台湾大学电机信息学院光电工程学研究所   http://gipo.ntu.edu.tw/

欢迎转载   但请注明出处   http://gipo.ntu.edu.tw/monthly.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