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人:杨志忠所长    编辑委员:蔡睿哲教授    主编:林筱文    发行日期:2007.03.01

最新消息与活动公告    所务公告及活动花絮    特别报导    迈向顶尖大学计划研究成果专栏

人物专访    实验室介绍    健康小站

最新消息与活动公告

 

欢迎陈奕君、吴育任、何志浩教授加入光电所~

光电所师资群加入新成员啰!本所自2月1日起新进3名专任教师,学经历与专长分别简介如下:

职别 姓名 学历 研究领域及专长 经历
助理教授 陈奕君

Ph. D.,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软性光电子组件

Princeton University, Postdoctoral Research Associat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2004–2007/01

助理教授 吴育任

Ph. D.,

美国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电机系

氮化镓光电子组件

Research Fellow,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2006/09~2007/01

助理教授 何志浩

Ph. D.,

国立清华大学材料科学工程系

奈米材料生长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工程系 博士后研究员 2005/10~2006/06
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 博士后研究员 2006/06~2007/01

   光电所2006学年度第2学期博士资格考核日程如下:

博士资格考核及论文计点审查日程表

226日~32

受理博士班学生报名参加资格考

35日~316

命题

42

公布各科考试方式(开书或关书)

414日~415

举行资格考笔试

416日~54

阅卷

518

*博士资格考核笔试期限延期申请截止

 

*论文计点审查(点数有疑义者)申请截止

521日~530

择期召开学术委员会审议笔试通过及不通过名单

531

公布资格考核笔试通过名单

61日~731

本次资格考核笔试成绩保留申请

   光电所2006学年度第2学期研究生学位考试重要时程:

a. 学位考试申请:2007226~200751

b. 举行学位考试截止日:731日。

c.销学位考试截止日:731日。

d. 缴交学位论文截止日:731日。

   本所3月份演讲公告:

日期 讲者简介 讲题 地点 时间

03/08

陈奕君教授

台湾大学光电工程学研究所教授

Thin Film Electronic Backplanes for Flexible Displays

电机二馆

142会议室

12:20-14:20

03/09

陈泰然教授

台湾大学大气科学研究所教授

待订

电机二馆

105演讲厅

16:30-18:30
03/12

Prof. Chang-Hasnain

EECS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待订

电机二馆

142会议室

10:00-12:00

 

所务公告及活动花絮

 

台湾大学工学院、电机信息学院与韩国首尔大学工学院

交换学生计划合作备忘录签署

(时间:2007年1月15日;地点:台湾大学电资学院博理馆七楼会议室)

为促进彼此在学术上的交流合作,本校工学院及电机信息学院于本年(2007年)115日与韩国首尔国立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工学院就交换学生计划,正式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将学生交换之年限、人数、相关规定等细节诉诸文字,为双方日后的交流合作展开新页。

此次签约仪式选于当天上午11时假台湾大学校总区博理馆七楼会议室举行。首尔国立大学方面由工学院院长Professor Doh-Yeon Kim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an of the College of Engineering)偕同该院主管国际交流事务之副院长Professor Woojae SeongDepartment of Ocean Engineering, Associate Dean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 College of Engineering)及材料系教授Professor Euijoon Yoon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亲临本校,与本校工学院葛焕彰院长及电机信息学院贝苏章院长共同签署协议书;台大方面参与会议者除两位院长,尚包括电机信息学院欧阳明副院长、光电所杨志忠所长、应力所沈弘俊教授、光电所李允立教授等。会议当天依序由本校工学院、电机信息学院及首尔大学工学院进行简报,藉由简单的介绍及询答讨论增进彼此的认识,之后正式签署中、英文版本的合作备忘录。

双方与会代表于签约仪式中合影,前排左起依序为:贝苏章院长、Dean Doh-Yeon Kim、葛焕彰院长;后排左起依序为:Prof. Euijoon YoonProf. Woojae Seong、杨志忠所长、欧阳明副院长、李允立教授

另外,会议中本校光电所亦同时与首尔国立大学工学院材料系(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签署一份学术交流合作备忘录,主要规划双方系所研究生每年学术交流研讨会之举办。本校光电所与该校材料系已于去年11月下旬成功举办双方博士生「第一届光电子材料与组件研究生交流学术研讨会」,预计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将能为此活动奠定更加良好的合作基础。

双方与会代表会后于博理馆前合影,前排左起依序为:贝苏章院长、Dean Doh-Yeon Kim、葛焕彰院长;后排左起依序为:欧阳明副院长、Prof. Woojae SeongProf. Euijoon Yoon杨志忠所长、李允立教授

 

特别报导

 

~与韩国首尔国立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博士生交流活动计划  系列报导~

【第一届台湾大学—首尔大学光电子材料与组件研究生交流学术研讨会】

(时间:2006年11月19日至24日;地点:韩国首尔国立大学)

之三

撰文:光电所博士班学生巫汉敏

在杨所长、黄副所长及李老师的领导下,我们十位博士班学生在首尔大学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双边研究生学术交流与认识之旅。在出发前的数次行前会议中,所长特别强调这是一次外交之旅,除了让我们学生增广见闻、直接进入韩国生活之文化、研讨会中学术交流外,更希望代表台湾大学光电所的我们能把握为期四天的研讨会,与韩国首尔大学的学生建立长久友谊关系的开始,让我们不单单只是着眼于台湾的发展,培养全球化宏观的视野。月前,我也参加了在日本京都的京都国际会议中心(著名之97京都议定书也在此签订)所举办的2006年国际氮化物半导体研讨会 (IWN2006,在会议中心的入口处发现了并拍下这面石刻—「世界为一」,我想这也同是象征那不可遏抑的世界全球化趋势。带着对杨所长、黄副所长及李老师辛劳带队与全力支持学生的感谢,也带着这信念,我很开心我能有这次机会前往韩国、认识韩国,还能与杰出的人们结识作为朋友,是难忘的经验与回忆。

而首尔的学生们呢?在正式开幕仪式后的第一次休息时间,羞涩与陌生的感觉是双方共有的,一时之间,很难突破,这是因为语言的关系了。与台湾相比,韩国的英语教育并不如台湾,在一般的韩国街道与餐厅,英语并没有比比手划脚一阳指来得方便,是故眼前的韩国研究生朋友们对于英语并不是非常熟习,而来自台湾的我们对于英语当然也不是很熟习啰,对于要开口讲英文是有点生涩与不惯,正是万事起头难,但是那开头的第一步,必定是要务必要求自己踏出的。同行的每位同学,就是以开放的心胸与态度,热情大方地与韩国朋友们一同聊天,渐渐地,每人的英语都越来越流利通顺,对话能力都提升了不少,英语会话果真是多讲多练习,都会有所增进。由于同样都是年轻的学生,话题也不拘泥于单一方面,学术、生活、文化与饮食等,许多各式各样的问题都是我们讨论的话题,交流自己的意见与不同的生活文化,也认识彼此,开心愉悦的过程中,友谊也慢慢建立与稳固。

毕竟台湾与韩国同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在许多领域上同是竞争的对手,加上多次球场比赛上的新仇旧恨,电子领域的强势崛起,韩国嚣嚣然的轰然气焰,都让我们对于韩国的印象是敬佩中带着敌意呀。然而这次在首尔大学的经验,让我对韩国的想法改变了一些,这群韩国朋友都是很好很亲切的人,在四天的研讨会时程中,越加熟识也就越加地喜欢他们这群朋友,在传统的韩国烧肉店中与他们一同晚餐,暖暖的房间内,烧肉在盘上滋滋地散漫着肉香,烧酒入喉有淡淡的清香,大家轻松地聊天再一起开怀地大笑,非常地开心,照片中微笑的他们,是一群很棒的人。

与这群朋友的相识,也让我想了想。实际上,不分大小等级、国际型或是国内型的研讨会,研讨会之功能除了学术交流外,最重要就是提供一个场合与时间,与会者可以在其中认识志同道合的学着,增进友谊,更实际地可以创造合作的机会,在研究之途上突破范畴。想想自己以往的经验,在过去数年,曾有数次参加国际研讨会的机会,不过如今我有些遗憾,当时的我并没有把握这些机会,毛遂自荐地主动认识不同国家的朋友。原因并不在于英语能力不足而或是缺乏自信的羞涩,而是在于缺乏动机去主动认识其它的与会者。身为研究生的一员,我了解这是目前国内研究生的普遍现象。在会议场所内,常常看到四处集结的学生团体,学生还是习惯地与熟识的人相处在一起,但往往没有把握机会去结识新的老师、学生或是厂商,确实是有些些可惜。换个角度思考,我相信实际上研讨会的与会者,或多或少地都有想要认识新朋友的念头,也乐于认识新的朋友,同样地只是苦于缺乏动机与力气去寻找认识的机会,蹉跎之间也就让研讨会宝贵的时间流去了。

而参加了这次研究生交流研讨会,让我了解到,其实只需要点个头,带着微笑与诚挚的心,在适当的时机主动地与其它与会者接触,相信都可以如愿地认识许多世界各地、或是来自国内其它大学的优秀学者,在这里与各位分享我参加这次研讨会的小小心得,也希望在我们台大校园、系馆、课堂上或是无尘室中,也能有机会认识杰出的各位同学,感谢各位。

首尔的秋天,是彩黄的银杏,枫叶争红。

之四

撰文:光电所博士班学生苏益信

到达韩国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搭着前往旅馆的車,发现他们的街景其实和台湾差不了多少,所看到的店面密度,就像是在台北市的周边地区。这一次住的是首尔大学裡的附设旅馆,应该是专供到学校參访学人的住宿,整体的设计就像是一家独立的旅馆,完全看不出是学校的附属单位,旅馆大厅宽敞、明亮,照片中背面的墙上则是一个展示首尔大学相关纪念品的柜子,那大概是整栋建筑裡唯一能让人聯想到首尔大学的地方。旅馆内的餐厅菜色应该是都不错,所以还有人在此举行婚禮之類的。不过要能让这样的一家旅馆生存在校内,他们一定有相当數量的国际访客,來支持服务生、餐厅厨师以及清洁人员的薪水。

第二与第三天是研讨会,在首尔大学校内制程中心二樓的会议厅,双方的实验与演讲功力虽然差不多,不过可以看的出双方的研究重点并不同,我们比较注重的是组件的功能、以设计改善组件的特性,或是开发新制程。韩方则比较偏向既有制程的改善,以及材料特性的探讨。所以我们需要的是靈活度较大的客制化(或自制)设备,学生则要能处理很多产业界遇不到的制程问题。而他们作研究需要使用与产业界相近的设备,才能有确定的數据与其它公司的研究成果做比较,而做研究的人要有足够的理論基础,才有能力分析材料的特性。结論是,韩国做研究,要花大钱买精良的设备,要花更多功夫培养能够做研究的人才,所以他们才会需要政府出资盖制程中心,但也使得学校比较容易和产业界合作,取得资金。一旦基础的设备够完整,有效人力足够,其实不管要做什么都会轻松很多,也不需要担心经费的问题。

因为现在的韩国太向产业界倾斜,也是会有人觉得基础的研究在韩国国内不受支持,只有能帮产业界赚钱的的研究计划才容易找到赞助,所以考虑往欧美发展,还說台湾作基础研究的环境比韩国好,真的是国外的月亮比较圆。

說到学校的景色,台大就真的完全被比下去了。首尔大学是在市郊的山丘裡,所以环境空旷而且树木多,多是枫树与银杏,所以这个季节应该是最漂亮的的时候。走在校园裡,一栋栋建筑感觉就像溪头度假区裡的旅社,或是风景区管理处,虽然不是什么有纪念价值或人文气息的建筑物,但是让人比较有空间感,譬如下面兩张图是其中一间学生餐厅,窗户外则是兩三层樓高、亂石遍地的溪谷,在台湾大概只有度假区的餐厅才有这种视野。

第四天是此次行程的重头戏,參观他们的兩个制程中心。第一个是在会议地点旁的ISRC1985年开始筹备,1988 年开始营运,比NDL开始的早一点,以前专注发展在硅的CMOS制程,现在开始慢慢有一些其它領域的设备,而且收集了不少从大公司的晶圆厂淘汰下來的二手设备,毕竟是国家级的地方,占了一整栋建筑物,一开始就规划好无尘室的空间,把所有的管线安排在地板下,真空帮浦则放在无尘室外以减少油污及震动,有足够空间容纳齐全的设备,不过我想NDL应该也差不多。另一个地方则是KANC,最近新落成,政府投资了约150 million USD,约45亿台币,目标则是一座能够提供完整设计、制造及量测服务的中心,规模相当于一家公司,除了作业员的數目不像一般公司那么多。这兩个制程中心能够顺利运作,重点在于它有专职的人员负责设备的维护。以ISRC为例,他们有工作人员协助各实验室做毒性气体的配管 (不锈钢管),有人处理机台发生的大小问题,这些人员虽然不做研究,說不定还只有五专毕业,却能大幅减少设备的耗损,厉害一点的說不定还能改装设备,这应该是比学生更重要的研发能量,不过很明显的,我们并不重视,而且这類似黑手的工作也没人想做,所以碰上有问题的设备,我们只能花大钱换新的。

这一次去韩国看到的应该是他们最好的一面,资源最集中的地方,比较可惜的是没能到他们各教授自己的实验室看一看,不知道是不是真如他们所說,没有一个单位有能力自己负担一间无尘室,还是因为他们眼光太高,所以对简易型的无尘室不屑一顾。无論如何我们应该把眼光往上看,希望台大能不要有被比过去的机会。

 

迈向顶尖大学计划研究成果专栏

 

Phosphor-free, all-InGaN/GaN quantum-well white-light light-emitting diode of stable spectrum and almost ideal CIE chromaticity condition

Professor C. C. Yang’s Group

Graduate Institute of Electro-Opt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e-mail) ccy@cc.ee.ntu.edu.tw

台湾大学光电所杨志忠教授研究群

We successfully fabricate a white-light InGaN/GaN quantum-well (QW) light-emitting diode (LED) with its electroluminescence spectrum close to the ideal condition in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de l'Eclairage (CIE) chromaticity. The epitaxial structure is grown with a special technique of 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The special growth technique leads to the efficient yellow emission from a few high-indium InGaN/GaN QWs. The color mixing for white light is implemented by adding a blue-emitting QW at the top of the yellow-emitting QWs. The blue shifts of the blue and yellow spectral peaks of the generated electroluminescence spectra are only 1.67 and 8 nm, respectively, when the injection current increases from 10 to 70 mA. Such small blue shifts imply that the piezoelectric fields in our QWs are significantly weaker than those previously reported. This result represents the fabrication of the first phosphor-free white-light LED of almost ideal CIE chromaticity condition in the world. Use of phosphor in fabricating white-light LED has the disadvantages of lower efficiency and lower reliability. This accomplishment should be useful for the developments of solid-state lighting and display.

Fig. 1 LED output spectra at various injection current levels.

Fig. 2 Picture of a two-inch epitaxial wafer with a portion excited with 20 mA current.

A CO2 Laser RTA SiOx Based MOSLED

Professor Gong-Ru Lin’s Group

Graduate Institute of Electro-Opt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e-mail) grlin@ntu.edu.tw

台湾大学光电所林恭如教授研究群

Enhanced near-infrared electroluminescence (EL) of a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iode (MOSLED) made on CO2 laser-annealed SiOx film is demonstrated.  The CO2 laser rapid-thermal-annealing (RTA) at an optimized intensity of 6 kW/cm2 for 1 ms assists the synthesis of nc-Si within 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grown SiO1.25 film.  The oxygen-related defects accompanied with the laser RTA process are capable of improving the Fowler-Nordheim tunneling mechanism, which essentially helps carrier injection through the barrier at metal and oxide interfac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ample prepared by conventional furnace annealing, the CO2 laser RTA induced defects effectively reduce the tunneling threshold from 3.2 to 1.8 MV/cm.  To date, an output EL power of nearly 50 nW from ITO/CO2 laser RTA SiOx/p-Si/Al MOSLED under a biased voltage of 85 V and current density of 2.3 mA/cm2 is preliminarily reported.

Fig. 4. Plot of ln(JG/E2) as a function of 1/E for CO2 laser-annealed and furnace-annealed MOSLEDs.

Fig. 5. P-I curve of the furnace and CO2 laser annealed SiOx based MOSLEDs.

Fig. 7. EL spectra of MOSLEDs made by CO2 laser RTA (line) and furnace-annealed (square) SiOx with decomposed curves at 590, 715 and 810 nm (dashed).

Fig. 8. Far-field EL patterns of CO2 laser RTA (left) and furnace-annealed (right) MOSLEDs.

 

人物专访

江衍伟教授1977年自台大电机系毕业,复分别于19791984年取得台大电机研究所硕士与博士学位。19821984年间赴美国伊利诺大学进修,师事刘兆汉教授并完成博士论文。1979年入台大电机系任助教,1991年升任教授。19972002年分别获台大电信所与光电所合聘。

江教授早年从事电磁波在杂乱媒质中传播、不匀介质或导体的电磁波散射,以及电磁逆散射等方面的理论研究。约在十年前,他的研究兴趣转向光电领域,主要的研究课题为光电组件之电磁仿真,亦即以数值方法求解Maxwell方程式与相关的物理或材料方程式,

分析被动或主动光电组件中的线性或非线性现象,探讨其物理机制,以作为设计之参考。多年来,江教授曾与光电所杨志忠教授、李君浩教授合作。过去的研究课题包括半导体光放大器之非线性耦合效应、半导体 激光之碰撞脉波锁模机制、半导体非线性光环镜之操作效能、光纤光栅内之模态耦合效应、有机发光二极管之辐射特性模拟等。亦曾以机率方式,藉Monte Carlo法模拟近红外光在紊乱媒质中之传播与散射,以发展生物组织光学成像术之应用。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光子晶体与表面电浆波之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

教学研究之余,江教授喜欢阅读文学作品、欣赏书法碑帖、聆听古典音乐(尤好古典吉他)。江教授也喜欢海洋的壮阔与深邃、汹涌与宁静,常和女儿一起搜集贝壳,学习认识奇妙的软件动物。他觉得牛顿有一段话很有意思,抄录于下,和大家分享﹕

To myself I seem to have been only like a boy playing on the seashore, and diverting myself in now and then finding a smoother pebble or a prettier shell than ordinary, whilst the great ocean of truth lay all undiscovered before me.

实验室介绍

 

微光学实验室Micro Optics Laboratory---苏国栋教授

苏国栋教授研究领域:

                           1. Optical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Optical MEMS)

2. Display Technology: Micro Imprinting Technologies for Micro Lenses

                           3. Optical Communication Components- Switching and VOA

                           4. Display Vacuum Panels Research

                           5. MEMS Bio-sensors for Carbon-dioxide Gas

一、概要

本实验室主要分为两个区域—光学设计仿真区和光学组件量测区。在光学设计仿真区当中,设置两部 Linux 高速运算计算机针对传统光学镜片和绕涉组件来分析计算。除此之外,另设有一部备有数组硬盘高容量档案服务器用以储存仿真结果,并可进行数据自动备份工作,以确保数据安全。目前实验室除了自行研发光学软件外,并配有ZEMAX、TRACEPRO和OSLO商用光学仿真软件。至于光学组件量测区中,配有气浮式光学桌、防震光学桌仪器架、可见红光及红外线 激光光源、光源能量测器、光束轮廓仪、高精密度五轴微致动架、高电压直流电源、全彩CCD监视器、立体显微镜2台及影像处理计算机等,相当适合针对一般微小光学组件作定性化量测。

本实验室目前研究课题为利用奈米光机电制程技术制作光切换器与光衰减器、红外线真空量测系统之光学系统研究、表面电将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研究以及有机可变薄膜研究,以下将会简单介绍本实验室研究内容与成果。

二、目前研究课题

(1) Optical Switches

本实验室使用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成功设计及制造出多阜输出及输入光切换器。微机电系统是微米大小的机械系统,其中也包括不同形状的三维平板印刷产生的系统。这些系统的大小一般在微米到毫米之间。在这个大小范围中日常的物理经验往往不适用。比如由于微机电系统的面积对体积比比一般日常生活中的机械系统要大得多,其表面现象如静电润湿等比体积现象如惯性热容量等要重要。它们一般是由类似于生产半导体的技术如表面微加工体型微加工等技术制造的。其中包括更改的加工方法如压延、电镀、湿蚀刻、干蚀刻、电火花加工等等。本实验室利用此奈米光机电制程技术,如针镀、湿蚀刻、干蚀刻,及光显影的技术,更利用精准的设计与量测,应用电磁力装置于光切换器中,制作低电压微机电式之二维光切换器,目前成果操作电压已可小于1伏特,进而可运用在WDM(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光通讯系统中。而本实验室也将此成果发表于Proc. of SPIE与Journal of Light Wave Technology及多项国际期刊与研讨会,下图为发表成果与设计理念。

(2) Variable Optical Attenuator

光衰减器(VOA)可用在调整光传输能量及在WDM系统中等化不同通道之能量,本实验室设计利用滑动式镜面之光衰减器,并使用微机电硅半导体制程之技术制作光衰减器,成功制作出不需任何复杂控制电路且低制作成本的光衰减器,并在施加电压小于0.6伏特就可达到超过30dB的衰减量,下面两图为已发表之论文测量结果,前图为光衰减器切换前后的能量分布图,后图则为施加电压与衰减量之测量图。

(3) Display Vacuum Panels Research

场发射器 (FED) 具有较液晶显示器高画质且低生产成本的特性,为极具潜力之下一代平面显示技术。此研究内容为设计一新颖之FED 面板真空量测技术用以辅助 FED 研发,以克服量产困难。本实验室提出利用红外线非侵入式的特性来针对气体种类及浓度来进行量测并推断出FED面板内之真空度,并利用实验中所取得的量测数据来尝试分析面板的真空度。经由多次改进光学系统,本实验室已大幅提高量测之准确性,并可观测到低压真空面板中的讯号强度较高压面板中减弱许多。

下图是实验设计架构

(4) Organic Membrane Studies

有机聚合物薄膜可用来当作可变式面镜,加以调整焦距及放大倍率,本实验提出的这样的概念以设计出不需机械式马达调整焦距之可变式光学系统。现今的可调变焦距光学系统皆需要使用到机械式步进马达,所需大小约需要10厘米,以致于无法放置于薄型化之对象,如手机等。在本实验室提出的系统里面,最主要的关键组件就是可变形式面镜(Deformable Mirror),我们所制作出的可变式面镜拥有大于市面上的商用镜头约100倍的聚光能力,并达到小于15奈米的粗操度,并因为接近抛物面镜,在光学显像系统中拥有较小的像差,并拥有较小体积可运用于薄型化之对象。

(5) LED Package Design Research

发光二极管是现今台湾产业相当重要的一环,在未来高光通量,及白光LED都会有着多方面的应用,本实验室使用光学软件TracePro及热学软件Flunt来仿真更大量的LED芯片的封装技术,并加以重新设计与改进,并运用微光学菱镜改变及扩散单色光行进方向,达到白光的均匀度。在热学方面,我们藉由Ansys仿真软件初步了解LED之机械结构,与利用Flunt仿真软件热力学及流体力学,来研究各式封装方式对于发光二极管数组有何影响,下图为本实验室模拟结果。

 

健康小站

 

晚上洗头最好?!

有此一说:

「曾听说早上3点到10点期间洗头,洗发精成份很有可能会阻塞毛孔,而造成落发!知道吗?因副交感神经作用,末梢血液循环最活跃的时间是在晚上10点到凌晨2点,也是让头发生长的毛母细胞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

随着细胞增殖,头发会在早上3点到10点期间生长,此时毛孔呈现松弛状态,如果在此期间洗头,洗发精成份很有可能会阻塞毛孔,而造成落发!所以想要拥有美丽浓密的秀发,最好将洗头的时间移到晚上哦!

请问上述文章内容是真的吗?谢谢解惑!

KingNet 秃发治疗科师回答

晨曦生活诊所院长 赵习稚医师

1. 头皮血液循环在PM7:00至PM9:00最好,血液循环好,能增加新陈代谢;清晨至上午时间,循环较差─尤其清晨。

2. 毛囊是毛母细胞的家,毛囊的维护与头皮代谢有关;遇到不适合的洗发精比洗的时间更严重,头皮的多寡,

    可以做为一种指标。

 

本文由【KingNet 国家网络医院】提供

 

版权所有   国立台湾大学电机信息学院光电工程学研究所   http://eoe.ntu.edu.tw/

欢迎转载   但请注明出处   http://eoe.ntu.edu.tw/monthly.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