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發行人:楊志忠所長 編輯委員:蔡睿哲 主編:吳孟勳 發行日期:2005.10.01 | ||||||||||||||||||||||
最新消息與活動公告 人物專訪 實驗室介紹 所務公告及活動花絮 特別報導 健康小站 | ||||||||||||||||||||||
![]() |
||||||||||||||||||||||
![]()
|
||||||||||||||||||||||
![]() |
||||||||||||||||||||||
Professor Silvano Donati
來自於義大利的Silvano Donati是本所特聘的客座教授。1966年取得義大利米蘭大學(University of Milano, Italy)物理博士學位,並以優異的表現獲得cum laude之榮耀。奮力勤學的Silvano Donati教授是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完成學業,在需要兼顧打工及課業的情況下,依然能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實是難能可貴。而這段辛勞的求學歷程,也讓他十分自豪深刻。畢業後隨即進入米蘭CISE(Centro Informazioni Studi Esperienze, 現已改名為ENEL)擔任研究員,1971年轉至義大利帕維亞大學(University of Pavia)擔任講師,1980年榮升為帕維亞大學專任教授,持續在教育學術界貢獻心力。Silvano Donati教授的研究專長涵蓋了Electro-Optical Instrumentation、Interferometry、Noise in Devices and in Photodetection、Optical Amplifiers、Passive Fiberoptic Components、Optical Chaos and Cryptography、Optical Fiber Sensors等範疇。他在光電相關領域的主要成就,包含了Self-Mixing Interferometry、Optical Amplifier Noise、Optical CSK、Photodetector Noise Theory、All-Fiber Components and Sensors。這些優異的學術成就,讓他獲選為IEEE及OSA的Fellow。以其學術地位及深厚的研究背景,必將為本所師生帶來助益,並增添本所國際交流的經驗。 此次Silvano Donati教授偕同其妻Tiziana TAMBOSSO首次來台,對台灣印象良好,可惜精通義、英、德、法四國語言的Silvano Donati教授沒學過中文,對於深奧的中文字感到好奇難解,幸好台北是個國際化的都市,不乏英文解說與標示,讓身處異國的Silvano Donati教授及夫人得以放心在台灣生活。他提到,在出發來台灣之前,曾經閱讀美國所發行的「台灣導覽手冊」,該手冊對於台灣的交通狀況抱持了負面的評價。但Silvano Donati教授卻表示,台北的交通狀況讓他感覺還不錯。他指出,義大利都市(如米蘭)的交通可是更加擁擠紊亂。因此Silvano Donati教授一點都不擔心在台北的開車問題,看來信心十足。自抵台至今,Silvano Donati教授對台灣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美式現代建築與傳統中國小巷道共存所形成的鮮明對比。 生長在足球狂熱的國家,Silvano Donati教授卻對足球運動興趣缺缺,不追隨足球瘋潮,不當足球迷;對於與他有地緣關係的AC米蘭隊,更是深感厭惡。他表示,花在足球員身上的巨額薪資,如果能節省下來,拿來從事研究工作,將能使科技一日千里。相較之下,一談到滑雪,Silvano Donati教授眼神就亮了起來!愛好滑雪的他,樂於享受馳騁在雪地上的快感,相信再冷都凍不了他想滑雪的衝勁。愛妻的Silvano Donati教授,也常陪伴師母從事潛水活動,有著潛水執照的師母,一到海裡就像美人魚般悠游自在,盡情享受海底風光,一覽海中美景。他們也很希望有機會能在台灣近海潛水,探訪台灣美麗的海底生態。雖然夫人擁有潛水執照,Silvano Donati教授還是很注重安全,提醒在從事潛水活動時,應避免單獨而行,且要多注意水壓問題,千萬別為了潛水失去健康喔! Silvano Donati教授的成就紀錄、得獎項目、參與計畫、出版刊物等皆詳述於教授個人網站中http://www.unipv.it/donati
做好時間管理,把握時間充分學習,是Silvano Donati教授學業成功的不二法門。 |
||||||||||||||||||||||
![]() |
||||||||||||||||||||||
光電電磁模擬實驗室▂▁╴江衍偉教授 江衍偉教授之研究領域: 光電元件之電磁模擬、生物組織光學成像之模擬 實驗室名: 光電電磁模擬實驗室 (Photonic and Electromagnetic Simulation Laboratory)
本實驗室係利用電腦進行數值運算,以模擬、分析各種光電電磁問題。關於光電元件之電磁模擬,係以數值方法求解Maxwell方程式與相關的物理或材料方程式,分析被動或主動光電元件中的線性或非線性現象,探討其物理機制,以作為設計之參考。 江衍偉教授過去的研究課題包括半導體光放大器之非線性耦合效應、半導體雷射之碰撞脈波鎖模機制、半導體非線性光環鏡之操作效能、光纖光柵內之模態耦合效應、有機發光二極體之輻射特性模擬等。江衍偉教授亦曾以機率方式,藉Monte Carlo法模擬近紅外光波在紊亂媒質中之傳播與散射,以發展生物組織光學成像術之應用。近年來,本實驗室主要從事光子晶體與表面電漿波之理論分析與數值模擬。 |
||||||||||||||||||||||
![]() |
||||||||||||||||||||||
光電所中秋餐會花絮
一年一度的中秋餐會已於9月16日圓滿落幕囉!感謝辛苦的所學會用心籌辦,並 答謝光電所大家長楊所長及電機系吳主任的支持與贊助,讓這次的活動格外熱鬧溫馨。
Ê所長致詞 Ê電機系吳主任致詞 Ê趣味十足的魔術秀(台大魔術社)
Ê輕快的樂團表演 Ê美味豐盛的佳餚 Ê摸彩活動
本所九月份教師出國動態
|
||||||||||||||||||||||
![]() |
||||||||||||||||||||||
德國之旅~~~不來梅與慕尼黑遊記 圖文:光電所博士班學生巫漢敏 今年八月底,我參加在德國不來梅(Bremen)舉辦的第六屆國際氮化物半導體研討會(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itride Semiconductors, ICNS6)。由於是很難得的機會,因此除了會議期間在不來梅停留5天外,也在回程前安排了三天旅程在慕尼黑,想利用這短短的旅程,走馬看花地在德國人的生活中走過。 陽光、啤酒、自行車! 曾閱讀一篇介紹德國的文章,述說德國人對日光之酷愛,常常在寒冬後的春夏之間,教室外的天空露出溫暖陽光的第一天,全班的德國學生都吵著要求老師至戶外上課,而往往老師自己也很想,順水推舟下,全班移師至戶外草坪上課,自是另一番風景。是幸運地,我在德國的期間正是夏末入秋之時,正趕上這夏末的德國陽光。在台灣,多數人是不會甘願在大太陽之下躺在草皮上曬太陽或是進行戶外活動的吧,因為只會感覺自己像是那被煎烤的魚乾,又濕又熱不斷出汗,其實很難說是舒服的經驗。然因地理環境的不同,讓德國擁有乾爽的天氣,身處其中,陽光打下是溫暖而不膩,空氣乾淨而環境宜人。我曾嘗試過坐在街角、躺在草皮上、騎著自行車在街道中行進,皆是悠閒與舒服,若再配上一杯啤酒,只有更暢快呀!陽光,是德國夏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接著的一切都變得理所當然。 在不來梅(Bremen)時我住在青年旅館,旁邊是貫穿不來梅的威悉河(Weser),而對岸正是終日冒著蒸汽的啤酒廠(Becker)。曾於清晨走在河堤旁的步道,風有點冷,卻有一陣酸甜,才忽然想到!這是酒釀的味道,終日都是如此。德國人到底喝多少啤酒?就我所見,是非常非常多。在隨處可見的啤酒吧,只要是下班後的時間,幾乎全部客滿,空氣中有香濃的啤酒味,還傳來陣陣爽朗的笑聲,但並不是一群群酒酣耳熱的男人們鬧事嘻笑,這與台灣那略略專屬於男人的文化或拼酒文化是有所不同。在德國,喝啤酒開心聊天是一種常態,一種休閒,是生活習慣,也是社交,就如我們喝Starbucks咖啡與朋友聊天一般的正常。走進河堤邊、遊艇甲板上、路邊餐館、鄉野路旁、街角巷弄間等的陽傘下(全都是露天的),就可以在煦煦陽光與清爽微風中喝著冰涼甘甜的啤酒,確是一種平凡可得的輕鬆享受。 而自行車是德國的另一項特色,我並不深究其發展歷史與背景,但明顯地自行車系統在德國已發展許久,若誇張的說......德國人應該是在自行車上度過一生的吧!幼兒階段時,是在自行車的幼兒拖車中看著父母親的背影長大;年紀長大點,在自行車後端掛上單輪座椅,變成協力車;年紀再大點,就有了自己的小自行車,接下來呢?上下學、出遊、聚會、上下班、談戀愛等都靠自行車,有了小孩後就買幼兒拖車,繼續下一個輪替。德國的自行車有多風行呢?在我停留過的兩個城市不來梅與慕尼黑,大部分的街道,除了車道與人行道外,都還有專屬的自行車道,騎著自行車在都市內是非常方便快捷的。而都市外圍郊區與公園等,也都有自行車道,提供休閒之功能。在不來梅時趁ICNS6研討會休息的一個下午,租了一台自行車,騎了一段不來梅的郊區自行車道,途中,是曠野風光、曲溪蜿蜒、水岸住宅以及陽光的灑洩,只覺心胸之暢快與坦然,是很棒的一段路程。而雙腿與身體之疲憊是在回到青年旅館後才渾渾然感覺到的。室內多了兩個德國年輕新室友,各為16與15歲,略顯羞澀與些許緊張,我主動與他們交談聊天,順便提起今天騎了一段約30公里的路途,很累,但他們卻露出開心的微笑,一問之下,原來竟然是在笑我!他們很自豪地說今天他們10小時內就騎了100Km,他們趁一個長假安排了自行車之旅,先搭火車到北部,再一路南下騎自行車回家,而明天,將會是另一個100Km。 回述到青年旅館,旅館裡多的是短期住宿的旅客,通常一間房住六個人,往往兩日內大搬風,室友全換新面孔,流動率之高會讓你根本不在乎上舖睡的是誰,當你想聊天,大家都樂意輕鬆聊天,不想說話時也可以悶頭做自己的事,這就是青年旅館的生活,風般的過客。其中讓我有些驚訝的是日本單包客之多(backpacker),且多為年輕男性,在青年旅館中與我為室友的就快10位吧,他們都是獨自一人在歐洲進行一個月的旅行,是默默地在青年旅館活動、洗澡、睡覺與早餐的族群,因為英語程度不高,所以不喜交談,在同一城市,彼此也不結伴同行,頂多在青年旅館用早餐時會交談一陣,隨後又進行各自的計畫。著實讓我好奇他們旅行的目的,曾經試著與幾位日本室友聊天,但因溝通不易,最後只與其中一位談論較深。 我問他: 「一個人走在德國路上是什麼感覺?你看到什麼?」 他說: 「Difference and I am Japanese.」 這個回答,我還滿喜歡的。 人是被環境所塑造 與教育,即便生活的本質並不會隨國度不同而不同,但表現於外的方式卻是不一樣的,有時依舊會讓人感到錯愕與不慣。在返國的飛機上,桃園上空,窗外景色是再也熟習不過的街道與市區,雖然與德國上空所見的景色相比,的確遜色一截,沒有黑森林與蜿蜒河溪,然而我的家就在其中呀,很開心能回到這裡,美麗的台灣與家。 |
||||||||||||||||||||||
![]() |
||||||||||||||||||||||
|
版權所有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光電工程學研究所 http://eoe.ntu.edu.tw/
歡迎轉載 但請註明出處 http://eoe.ntu.edu.tw/monthly.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