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期 2016年3月刊
 
 
 
發行人:林恭如所長  編輯委員:吳肇欣教授  主編:林筱文  發行日期:2016.03.30
 
 

本所劉致為教授、林恭如教授榮獲科技部104年度「傑出研究獎」,特此恭賀!

本所4月份演講公告:

日期

講者簡介 講題 地點 時間

光電所專題演講

4/15 (Fri) 趙煦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

Introduction to Laser Interference Gravitational wave Observatory (LIGO) and its recent discovery

博理館
101演講廳

16:30~18:00
4/29 (Fri) 林頌然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醫工所

毛囊再生:如何無中生有

博理館
101演講廳

16:30~18:00

 

 

 

 
 
     

~ 與南京大學(Nanjing University)博士生交流活動 2015  系列報導 ~

【2015 第八屆海峽兩岸光電科技博士生論壇】

(時間:104年11月15日至11月20日;地點:南京大學

【之五】

撰文:光電所博士班學生王懷永

這一次於南京大學所舉辦的海峽兩岸光電科技博士生學術論壇是我第一次參加。一下飛機,我們馬上就感受到南京大學師生熱忱的接待,我們兩岸的師生很有共識,抓緊時間馬上就開始了學術交流的第一個行程「實驗室參觀」,果然做科學研究的人都是不浪費任何時間的。剛到南京大學時,這所學校給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學校非常大,如果完全沒有本地人帶我們走的話,一定會迷路很久。一走到南京大學的實驗大樓,遠遠地就看到了大大的顯示看板上秀著「熱烈歡迎參加“第八屆海峽兩岸光電科技博士生學術論壇”的臺灣大學師生」,讓我感受到南京大學師生的親切。以前我知道有舉辦過海峽兩岸光電科技博士生學術論壇,在開幕典禮上我才得知原來這樣的學術論壇已經有八年的歷史了,這是臺灣大學光電所與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的所有師生一直努力經營而得來的成果。

圖一、(左)實驗大樓門口的顯示看板;(右)電視牆顯示兩岸學術論壇的時程表

剛進到實驗大樓時,電視牆同時也顯示著今年兩岸博士生論壇的時程表,由此看得出南京大學的師生非常重視此次的兩岸博士生論壇。首先由南京大學的徐平教授帶著我們講解自己實驗室的研究領域與成果發表,看著這些研究海報讓我一直思考著南京大學與臺灣大學的研究風格,我覺得南京大學的研究比較偏向材料特性或是物理特性,他們比較會去分析一個物理現象,而我們則比較偏向研究室實作與生活應用領域。在聽徐平教授介紹自己實驗室的研究方向時,其實我聽得蠻吃力的,一來研究領域完全不同,二來是他們都比較分析物理現象,這同時也是提醒我自己在研究上比較弱勢的地方。

圖二、南京大學的徐平教授透過海報介紹實驗室的研究領域與成果

接著講解到與我的領域相關的研究,讓我精神為之一振,比較可惜的是他們於該領域的研究也是在現象上的探討,目前並未提到實際上的應用,這讓我產生了一股想要與他們合作研究的心情。

 

圖三、各式各樣的自製材料與元件的展示

接下來就是參觀他們實驗室的環境。第一眼看到這裡的實驗室,我就只能感嘆臺灣是一個寸土寸金的小島,臺灣大學已經算佔地很大的學校了,但比起南京大學還是小巫見大巫。不過,我們麻雀雖小卻也五臟俱全,我們同時都有著對研究的熱情,即使實驗空間上較為窘迫,但我們在研究上還是與南京大學的學生能互相切磋。

圖四、實驗室內部狀況與實驗系統設計

在參觀兩間實驗室後,最後則是由吳興龍教授親自介紹自己的實驗作為結束。吳興龍教授主要是進行奈米半導體材料的分析與理論研究,由教授本人親自介紹果然與眾不同,演講的氣勢與姿態都讓人感受到吳教授在學術界上是不可被動搖的靈魂人物。

圖五、吳興龍教授介紹自己的研究領域與研究成果

最後,吳興龍教授帶我們進入自己的實驗室參觀,看到一台一台的大型分析儀器,這些都是我在臺灣大學沒使用過的儀器,希望有朝一日我們也可以有機會與南京大學合作並使用各式各樣的分析儀器來完成研究。

圖六、吳興龍教授介紹自己實驗室的大型分析儀器

 

之六

撰文:光電所博士班學生蔡政庭(代表團學生副隊長)

8月25日,與南京大學博士生交流活動第一次行前會議中,在林恭如所長的一句「會議開始。」之後,無論是新生或舊生,大家都在興奮的心情下開始籌備「第八屆海峽兩岸光電科技博士生論壇」。此論壇自2008年創辦以來,迄今已舉辦七屆,並由南京大學與臺灣大學輪流舉辦,有許多優秀的老師與博士生參加,並且每年都在教學相長與賓主盡歡中結束論壇。今年由南京大學的祝院士、吳副院長、于老師、朱老師、詹老師、盛隊長以及全體南大同學繼續籌辦第八屆博士生論壇,而我們所負責的任務則為協辦及與會。此次行程臺灣大學總共5位老師、1位行政人員與10位光電所博士生參與,在第一次行前會議中,我們選出了蕭立人同學做為本次行程的學生隊長,並由我擔任學生副隊長;為選購具有代表意義的交換禮物給南京大學與會的老師與學生,我們選出蘇佳瑩、程琮欽、王懷永與曾士綱同學做為禮品採購與管理的成員,楊天仁與黃國祐同學則在本次赴南京交流行程中負責財務的安全與管理,並且為了完整記錄此次博士生論壇的重要時刻與花絮,張文彥與梁瑋倫同學則負責活動照片蒐集。

在論壇籌備的過程中,我們首先需要準備給南京大學的是與會同學們的簡歷與報告摘要。蒐集文件並不容易,因為格式的整合與內容的檢查即是一大困難,所幸在同學們積極參與幫忙下終究完成了這項挑戰。籌備期間有一項有趣的工作則是在第二次行前會議中的禮品選擇,由於負責的同學們所找出的禮品都非常精美且具實用性,因此經過高達三次的投票才正式決定欲採購的禮品。最後在學生交換禮品的選擇中我們選擇了具有濃濃臺灣味的臺灣硬紙名片座,在最佳論文獎的部分我們選擇了天然手工皂,是一項實用且精緻的禮品,而最佳人緣獎我們則是選擇了由故宮博物院所發行,非常經典且具有創意的墜馬髻頸枕。

11月初,整個籌備過程已進入最後階段,我們與南京大學確定了兩天的學術交流議程,也規劃並選擇了文化參訪的行程。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文化參訪,處處皆為值得一看、且令人流連忘返的景點,如安徽的宏村與徽州古城、南京的中山陵與鎮江的金山寺,這些經典行程更增加了成員們對此次文化交流的期待。最後,在11月15日星期日的清晨四點,所有參與本次交流活動的老師與學生在臺灣大學正門口集合,大家帶著興奮且期待的心情準備出發。飛機約在下午二點抵達南京,出海關時我們發現有許多南京大學的同學來迎接我們,並且見面時就像好朋友般自然地聊了起來,使得出發時緊張的心情頓時消失無蹤。座車到達下榻飯店後,我們首先參觀南京大學的實驗室,發現南京大學的實驗室規模都非常大與整潔,並且設備也很齊全,這讓臺灣的學生們非常羨慕。經過一晚休息後,第二天與第三天整天為博士生學術交流論壇,期間兩校的老師與學生都呈現了非常有趣的成果與討論,讓海峽兩岸的老師與學生在最有效率的時間裡了解雙方對於學術研究的方向與方法。

學術交流論壇結束後,第三天緊接著開始的是文化參訪行程,首先我們到達安徽的宏村,這是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個古村落,遊走在其中便能體會古人的生活與文化,是一個令人流連忘返的地方。第四天我們則走訪了徽州古城、棠樾牌坊群與鮑家花園,在這之中棠樾牌坊群讓人深刻體會到古人對於皇帝賞賜與名譽的狂熱,而鮑家花園則能體會何謂古人所說的小山小水,其景觀之精緻難以言喻。最後一天我們則參訪了中山陵,這是小時候歷史課本的照片上才能看到的地方,實際走訪後發現其建造之壯觀與莊嚴是現代建築無法比擬的。在心情仍意猶未盡時,也到了返程的時間,在最後一天的中餐後,我們與南京大學的老師與同學們道別,並期許來年能再次見面後,結束了為期六天的交流之旅 。

 

光電所參與歐盟 European Master of Science in Photonics (EMSP) 碩士雙學位計畫  系列報導 ~

【之四】

撰文:光電所碩士班學生許喬為

在英國聖安德魯斯小鎮生活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經歷。在特定區域仍然保留著中世紀的建築物,而整個生活圈就圍繞在小鎮內長約2公里的主要大街,整體人口更只有一萬六千人。雖然城鎮是小了點 ,但卻是個相當美麗適合養老的地方,就像臺灣人常說的好山好水好無聊,這裡沒山有水,無不無聊見仁見智,我想如果我是個自然人文攝影師我會愛上這裡。一望無際的麥田及天空連成一線,在東北邊更可看到非常漂亮的沙灘,是個我十分嚮往,能放逐於小鎮、沉澱心靈的地方。

聖安德魯斯小鎮風光

這裡與世隔絕的體驗,若不偶爾搭個公車去別的大城市如Dundee或是Edinburgh,你所在的生活圈真的可以用腳、自行車就到達熱門景點。但到大城市的交通並不方便,對於我們這些需要進修的學生而言卻是再好不過。在課餘還可去拜訪鎮內的中世紀教堂及遺跡、打打高爾夫球、在海邊散散步之類的,讓你有十足的閒情逸致去看這小鎮充滿歷史風情的一面。

聖安德魯斯大學校園景色

小鎮內並無任何地下鐵、路面電車,交通以在Fife行政區行駛經聖安德魯斯的兩條巴士線為唯一大眾運輸方式,大部分住家都以自行車、汽車代步。育樂方面在每年九月、十月有高爾夫球公開賽,其他主要以聖安德魯斯大學各社團活動及學校大型活動為主,鎮內也有幾間具有鄉村風格的小酒吧、現代夜店風的酒吧,是大部分學生都會去放鬆喝一杯或是慶祝考試結束的社交場所,另外還會有些鎮內教會的活動。而蘇格蘭活動中常常會有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Ceilidh Dance,十分活潑適合大眾一起跳,可比喻為現代風的臺灣原住民舞蹈,相當值得體驗體驗。

我在聖安德魯斯的生活

在這裡生活,包含住宿水電不含學費每個月需要400至800英磅不等,因人而異。而聖安德魯斯大學對於入學的新生們還有安排著名的Pier Walk:穿著聖安經典的大紅袍從校園繞到北邊海邊,最後在堤防上面,學生們翩翩起舞的大紅袍,背景映襯著座落於南邊一點的羅馬哥德式12世紀的遺跡聖安德魯斯大教堂(St Andrew’s Cathedral),聽著潮來潮去的浪打聲,彷彿是大海在哀歌16世紀因蘇格蘭宗教改革被遺棄的教堂,唱著人口外移問題嚴重的聖安德魯斯的悲哀。

聖安德魯斯大學經典的期初Pier Walk

而在期中更有經典的Foam Fight,就是一群壓力太大的瘋狂大學生們帶著武器(刮鬍泡)以及防具(雨衣)相約單挑的大亂鬥,好不刺激!而最後在每年11月30日的聖安德魯斯日(St Andrew’s Day)則是整個小鎮的大慶典,也是聖安德魯斯大學歷年固定於這個時間舉辦的畢業典禮。

另一聖安德魯斯傳統—期中的Foam Fight大亂鬥

結束了在蘇格蘭為期四個月的學期後,EMSP所有的計畫生則各自到自己當初所選擇的大學就讀最後的一學期,真正專心開始為期半年的論文研究,我們七位同學除了一位留在聖安德魯斯大學及另一位前往臺灣大學就讀外,其餘含我在內五位均選擇比利時的大學,我與帛鈞則是同處在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實驗室Brussels Photonic Laboratory,在不同老師指導下進行研究。整體來說半年時間的完整碩士班論文研究時程相當緊湊,日常的生活就是去實驗室或宅在家裡寫程式,準備每周的進度報告。

不過與在英國聖安德魯斯不同,在布魯塞爾,多采多姿的生活、演唱會、大型慶典節日、電影院、酒吧到處都是。但我們畢竟是來這裡做學術研究,與國際同儕間的競爭、論文進度的壓力其實就讓大部分學生喘不過氣來,比起來這裡遊玩的心情完全不同。再加上比利時是個法、荷、德語(德語為少數人使用)為官方語言的多語言國家,偏偏就屬英語為非官方語言,雖然大部分荷語為母語者講流利的英語,但在生活上遇到的路人、店員就幾乎不說英語,讓我們這些留學生在融入環境上吃足了苦頭。有時連個簡單的訂披薩、認路名都會有障礙,可以說生活就是修行,想辦法存活下來、融入這個社會其實都是不簡單的事情,但這樣的一個異國生活經驗也有助我的文化IQ大大提升,提升了我的文化包容性,養成了勇敢踏出舒適圈的習慣。

而我在研究壓力大時也會適時地放鬆自己,看看電影、跟朋友打打撞球、聖誕節去看看花車大遊行或是童心未泯玩玩盪鞦韆。在西方文化中很重視社交生活,比較少看到只會讀書的人,雖然也有不少玩物喪志的例子,但同樣受高等教育的東、西方人比較起來,就會發現西方人普遍較好的口條表達、說話的邏輯思考,是建立在日常人與人間的交談,從每天練習社交技巧、領導力,格外重視自我的想法並且著眼於如何表現出自我,展現出來的氣質就是格外有氣勢。

回顧我當初為何選擇布魯塞爾自由大學作為我碩士班研究的所在,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身為歐洲首都的地利之便。在這裡,平均20歐的價錢、6至11小時不等的長途巴士,可以讓你到荷蘭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德國克隆(Cologne)、英國倫敦(London)、法國巴黎(Paris)任一城市,而在臺灣這個價錢則只能搭高鐵從台北到台中,可以見得這裡出國比起臺灣來說方便也便宜了太多。我正是看準了這點,也確實如我所願地體驗了歐洲各國的文化。

布魯塞爾的地利之便(鄰近大城市示意圖)

我在這期間從布魯塞爾搭車去過的其他國家城市有阿姆斯特丹、倫敦、巴黎、德國的克隆、法蘭克福,這還不含搭飛機去過的其他國家呢!由於比利時是歐盟的首都,各國重要人士都還要每個月固定來這裡開會,布魯塞爾機場也離中央車站只有約15分鐘車程,十分方便就可以抵達市中心,整體來說從布魯塞爾到歐洲各國家大城市都有相當經濟實惠的直飛機票!

而在學期的最後我也給自己完成碩士學位一個獎勵,在比利時Spa挑戰4000公尺高空跳傘,紀念自己這一年瘋狂刺激又十足珍貴的出國留學體驗,期許未來的學弟妹們以及我自己都能謹記自己所相信的人生真諦,對自己選擇的道路負責,在人生扉頁上寫下屬於你的故事。【精彩內容,下期待續~】

旅遊也是人生的必修學分

 

撰文:光電所碩士班學生程筠婷

不同的環境與文化造就不同的生活型態,來到與臺灣文化、氣候、環境差異甚大的歐洲,我們也開始改變生活方式,融入歐洲也將臺灣文化分享給其他人。最大的改變就是飲食習慣了!在臺灣,小吃餐廳處處可見,便宜好吃又方便,因此我幾乎沒有下廚的經驗,但歐洲大部分的店家都只營業到6點,餐廳偏貴,也不流行小吃、夜市和路邊攤,所以居民大多回家自己煮,在聖安這個小鎮更是沒有例外,也因此學生宿舍都備有共用廚房和交誼廳。

一方面想念臺灣美食,一方面對於烹飪這個新領域躍躍欲試,我們常在下課後相約料理晚餐或到超市補貨,從研究食譜、手忙腳亂到看起來可口的晚餐(圖1、2),不僅果腹也是我們放鬆、與室友聊天的時刻。而根特算是較大的城鎮,有比較多pizza或是平價一點的店,學校也有學生餐廳,一餐才4歐左右(約臺幣150元,圖3),有主食(飯、馬鈴薯或薯條)、肉類(雞、豬、魚、起司餅等)、菜(大部分煮的較濕、配醬),相當划算,所以後期比較忙的時候,我也常常選擇學校餐廳或是達美樂(學生有優惠!)。

飲食之外,學校的活動、當地文化、建築、人們的日常生活也都讓我覺得新奇,透過參與學校相關組織的活動、認識當地朋友、自己隨意走走看看的方式,我盡全力探索!

學校活動方面,像是聖安傳統入學儀式,新生們會穿著紅色袍子走到海灣邊高而窄的防波堤上走一圈,稱為Pier Walk(圖4),本來以為只是走走路,沒想到真的走上去時多麽震撼,強勁海浪拍打,強烈的海風吹來,彷彿要被吹走。還有每年的11月5日全英國會放煙火或生營火慶祝歷史上Guys Fawkes火藥陰謀炸毀英國議會大廈未遂,稱為Bonfire Night或Guys Fawkes Night,當晚我們也買了啤酒跟鞭炮在沙灘上湊熱鬧(圖5)。在根特則因為參加學校為國際學生開的推廣荷比盧文化課程,而有機會到City Hall裡面參觀(圖6、7)。

日常方面,我喜歡運動,而跑步是可獨立完成、最簡單、也最不受限的方式,所以在根特,我找到了學校運動中心旁邊的木屑跑道(圖8),每週會去跑一兩次,中間的湖是划獨木舟的絕佳場所(圖9),旁邊建築物很少,天空看起來很空曠,樹木很整齊美麗,能邊觀賞獨木舟邊享受大自然,是讓我能堅持跑下去的動力,同時達到生活平衡,也因此報名了城市路跑(圖10),把第一次的路跑獻給根特,利用慢跑認識根特各個角落,更深深感受到場內有夥伴、有共同目標一起努力,場外奮力加油的喜悅。【精彩內容,下期待續~】

圖1、烹煮前備料

圖2、中西合璧的晚餐

圖3、根特大學學生餐(中間是比利時傳統菜cheese croquettes)

圖4、University of St Andrews新生入學傳統—Pier Walk

圖5、在East Sands沙灘上生營火放鞭炮慶祝Bonfire Night

圖6、Ghent City Hall迎賓

圖7、Ghent City Hall內部參觀

圖8、根特大學運動中心旁的木屑跑道

圖9、木屑跑道旁的獨木舟練習

圖10、根特城市路跑

 

撰文:光電所碩士班學生陳帛鈞

有一句法文的俚語這樣說:「Sans pain et sans vin, l'amour n'est rien.」,意思是沒有麵包和葡萄酒,愛情什麼都不是(Without bread and wine, love is nothing.)天性浪漫的法國人說的這句話,是不是感覺上意涵很深遠?麵包和葡萄酒在西方文化中代表許多意義,我粗淺地由字面上來看,愛情除了包含了像葡萄酒香醇甜美的感性成分之外,還需要麵包這種現實物質條件的理性層面,有經濟基礎才能填飽肚子。我們常常說愛情和麵包,我們要怎麼選擇?而這句話則是說,愛情除了得包括麵包,也需要有浪漫甜美的部分,缺一不可。由此可以看到歐洲人的生活態度,對於感性與理性追求從容不迫的堅持。C’est la vie!

而我們老是會覺得歐洲的生活很浪漫,從早到晚都漫步在沈浸悠長西方文化的古建築街道上,像是<午夜巴黎> (Midnight in Paris)中敘說著男主角意外地穿越時空,回到歐洲美好時代(The Belle Époque),在不同時空中與不同文學家、藝術家(諸如海明威與畢卡索等)交流,探索著歐洲的懷舊情懷、現代主義以及存在主義;或是像<巴黎鞋奏曲> (新しい靴を買わなくちゃ)電影,男女主角在巴黎街頭裡,因為高跟鞋不小心斷了而邂逅,片中一幕幕美麗場景,都不斷灌輸以及茁壯我們對於歐洲生活的憧憬,也是大部分人到歐洲旅行的原因。

而我去歐洲的原因,也是出自於心中有著對歐洲(工業革命的開端、物理學與科學發展重要的殿堂等等)的一個大問號:那裡到底長什麼樣子啊?

直到住在那邊,不同於以往用外在的眼光和立場來看這個地方,而是身處其中、站在同樣立場的時候,才能更了解到,對於他們來說,其實也不過就是普通的日常生活,再平常不過,從早起工作到晚上熄燈睡覺,中間經過的種種細節,這就是生活啊!不是嗎?C’est la vie!

對於外人生活的過多詮釋,講白了也是出自於自己的浪漫情懷、自己的自作多情。這樣說起來,我們說的法國人、歐洲人很浪漫,不覺得其實都是源自我們自己的「浪漫」情結嗎?

在回想了一下我在歐洲的生活之後,再看一遍這句俚語中所提及的愛(l'amour)後,不禁試問我自己,是否這個愛也可能包含其他種愛,諸如是家庭的愛、朋友之間的愛,或總括稱作生活中的廣義的愛,而簡單來看如果在生活中沒有麵包吃、沒有葡萄酒喝,那不就沒意思、不開心了嗎?也就是簡單來說,麵包和葡萄酒在歐洲人的生活裡面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尤其是麵包,讓來自台中,據說台中早餐都炒麵配豬血湯的我,難以適應歐洲普遍以麵包當主食或是充斥冷食如三明治著名的英國。但是這就是「麵包」啊!它所代表的是物質生活的現實,當你早上起床發現街口轉角沒有麥味登、金盃美而美或永和豆漿等早餐店的時候,只有一間麵包店有開著,為了填飽肚子,不也只能屈就「麵包」,咬下一口口的可頌與長棍麵包了嗎?在比利時,我有些來自亞洲的朋友,在當地讀碩士,最近我問他們之後畢業會在歐洲工作嗎?還是要回亞洲?因為我其實也考慮過,但是基於當兵錯過了一些機會。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他其實也找到比利時的工作了,畢業後就能開始上班,但就是覺得不大適應,除了物價比較貴之外,總覺得生活步調太慢了!不太習慣。 他還是習慣亞洲比較快的節奏,所以畢業後還是會回亞洲。所謂對歐洲想像的「浪漫」,在現實面前卻諷刺地比較像是「浪」費錢,與步調太「慢」的「浪慢」?C’est la vie!

Brussels Jazz Festival

Rainbow, Belgium Pride

布魯塞爾大廣場Grand Place

對我來說,雖然歐洲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但也不是就如現實中的那麼殘酷或有那麼多問題。常常有人知道我在歐洲待了幾個月,就會問我「你喜歡歐洲的生活嗎?」「歐洲生活很棒對不對?」;其實被問過愈多次,我愈不知道要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只好以「嗯…」來帶過,看似同意的回答,但實際上不過是沈思時發出來的聲音罷了,因為我也還不知道答案,而回憶則像是投影片一般,一頁頁在我腦海裡頭翻過…。但不可否認的是,歐洲的生活有很美好的部分,也是我目前生命中難以取代的一部分。如果讓我再選一次,我還是會選擇去歐洲住一年,好好體會不一樣的生活模式,也或許,一年還不足以稱為所謂的「體會」吧。在歐洲的生活,其實也跟一般的生活一樣,如同村上春樹小說<挪威的森林>裡頭,渡邊君跟永澤兄討論的一樣,每天生活也是充斥著「勞動」和「努力」:

我吃驚地望著永澤兄的臉。「在我眼裡看來,世上的人都相當辛苦勤快地在工作啊,我的看法難道錯了?」 「那不是努力,只是勞動而已。」永澤兄簡單地說。「我所說的努力不是那種。所謂努力應該是更具有主體性目的性的事。」(節錄自<挪威的森林>下卷P.81)

我想說的是,與其只有無目的地勞動著,不如常常提醒自己多做做主體性的努力。生活中難免有些事情是屬於雞毛蒜皮、枝微末節而需要一再反覆執行的勞動,而在生活將被這個巨型、常常看到又視而不見、難以防備又不知不覺滲入生活全部的怪獸吞噬之前,泡一杯咖啡或走出門外享受陽光吧!在比利時的時候,走出門外,不管去哪裡都是一種冒險,一面走著,一面也想著自己是如此幸運。歐洲人享受生活,在勞動與努力之後,午後傍晚在街口咖啡廳、公園草皮上曬著太陽;走出被限制的空間,讓自己轉移到另一個情境,我想對於這樣的生活態度,是我喜歡歐洲生活的一部份吧!在抽離自己的同時,腦袋像是重新注入新鮮的氧氣,下一步再來想想創造或是規劃主體性的「努力」,C’est la vie, n’est-ce pas? This is life, isn’t it?【精彩內容,下期待續~】

 

 

 

 
     
 
 

InAsSb/InAsPSb multiple quantum well disk cavities with pedestal structures on a GaSb substrate for mid-infrared whispering gallery mode emission beyond 4 μm

Professor Ming-Hua Mao's laboratory

Graduate Institute of Photonics and Optoelectronic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臺灣大學光電所 毛明華教授

The mid-infrared whispering gallery modes disk cavities with InAs0.85Sb0.15/InAs0.53P0.23Sb0.24 multiple quantum wells active medium on a GaSb substrate were fabricated. For this material system in the mid-infrared range, fabrication techniques were developed to form the disk cavity structure. The smooth sidewalls of the disk cavities were achieved by appropriate gas mixture flow ratio of BCl3/Ar in the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reactive ion etching. In addition, selective wet etching technique was used to from the pedestal of the disk cavity using dilute hydrofluoric acid with good selectivity. For efficient confinement of the whispering gallery modes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the extent of the lateral etching was carefully controlled. The processed 30-μm-diameter disk cavities were optically pumped, and the whispering gallery modes with wavelengths around 4.1 μm can be observed up to 90 K. This work has been published in Optics Letters, Vol. 40, No. 9, pp. 1904, (2015).

Fig. 1.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mage of a fully processed disk cavity with a diameter of 30 μm.

Fig. 2. Emission spectrum of a 30-μm-diameter disk cavity at 90 K.

 

     
 
 
論文題目:奈米金屬透明電極於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之發展與應用

姓名:徐偉峰   指導教授:黃鼎偉教授

 

摘要

我們提出了兩種不同類型的奈米金屬透明電極-金屬薄膜(metal thin film)(如圖一)和奈米線(nanowires)(如圖二),藉由光散射(light-scattering)和電漿增強吸收(plasmon-enhanced absorption)的效應來有效提升含有非氧化銦錫(indium-tin-oxide-free)透明電極的有機太陽能電池之功率轉換效率。我們也把具有二維奈米洞陣列的金屬表面之光反射背電極(light-reflective back electrode)和基於多層架構的光入射前電極(multilayer-based light-incident front electrode)整合在一起,也證實覆蓋介電質的銀奈米線(dielectric-coated silver nanowires)和由介電質及金屬層組成的三明治結構(sandwich structure of dielectric and metallic layers)可優秀的取代ITO。此外,奈米金屬透明電極對於快速的發展輕便、可撓且透明的光電元件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圖一

圖二

 

 

論文題目:用於中、遠距離之光學測距法

姓名:蔡承樺   指導教授:蔡睿哲教授


摘要

本研究期望能建立一個能夠用於中、遠距離之光學測距法,來獲得物體間相對的深度/遠近資訊。在建立中、遠距離之光學測距法的過程中,首先會藉由波動光學(有限時域差分法,FDTD)來設計及模擬整個光學深度辨識系統,以確認其可行性,再採用經由FDTD設計出的各項光學元件參數值來進行實際的實驗。此方法將會利用針孔結構,圖一(a)及(b)是使用FDTD模擬不同光源經過針孔的光強度分佈圖。圖二(a)是實驗中雷射光未經過針孔之情況下的光強度分佈圖;圖二(b)則是雷射光通過針孔後的強度分佈圖。期望藉由比對不同情況下的光強度分佈圖來獲得深度資訊。

圖一

圖二
 

 
 
 

— 資料提供:影像顯示科技知識平台 (DTKP, Display Technology Knowledge Platform) —

— 整理:林晃巖教授、林暐杰 —

可調光譜儀

波士頓大學的科學家構建一種微型的中紅外線光譜儀,它結合以電漿子的靈敏度啟動微機電系統(MEMS)的優點(ACS Photonics 3, 14–19; 2016)。長寬尺度為幾百微米的裝置,配有金反射器由具有次波長孔洞陣列的金薄膜組成而懸於驅動多晶矽框架之上。該框架的靜電致動改變了金薄膜和反射器之間的間隙,從而改變了光路長度和其間所形成的法布里—珀羅(Fabry-Parot)干涉儀之光譜響應。

波士頓大學的Thomas Stark評論說:「由微機電系統提供的額外的機械自由度將會使本系統具有光譜響應的動態調諧,使該裝置成為差分測量和光譜儀的有力工具。」

近年來,在金屬膜中之次波長尺寸的孔洞已被證明在各種感測應用中非常有用,因為它們透過表面電漿子的激發,大大增強局部電磁場的強度。此電漿子增強效應可以顯著提升吸收和拉曼光譜的靈敏度,使技術達到新的操作領域。然而,電漿子共振的寬頻譜,意味著其緊密間隔的吸收光譜特徵之間不易進行區分。
 

圖一 、(a) 微機電系統和超穎材料—干涉儀系統的假彩色掃瞄電子顯微鏡(SEM)圖像。製作過程包括三個多晶矽層(多晶矽0,多晶矽1,和多晶矽2)和一個金薄膜層。(b) 懸浮金薄膜層包含孔洞陣列的SEM圖像。 (c) 所述陣列的單位單元示意圖。

在波士頓大學團隊的微機電系統元件中,多晶矽框架支撐的懸掛金薄膜,其中矩形孔洞的陣列,使用聚焦離子束銑削製成。多晶矽框架懸浮於金反射器之上21.67微米。矩形孔洞的尺寸和金薄膜的厚度分別為1200奈米、500奈米和100奈米。研究小組說:懸掛的設計有兩個好處。第一,具有均勻的介電背景包圍的奈米級的孔洞提供了更高品質電漿子共振。第二,利用多晶矽框架的防止懸浮金薄膜在微機電系統元件的致動過程中所造成之應力。

透過調整金薄膜和反射器之間的距離,從1.7微米到21.67微米,微機電系統元件的光譜響應被調制。結合該調制與相位敏感檢測方法,使得元件的訊噪比得以提高。

參考資料:

1. Noriaki Horiuchi, Nature Photonics 10, 153 (2016)

DOI: 10.1038/nphoton.2016.25
2. Thomas Stark, et al. "A MEMS Tunable Mid-Infrared Plasmonic Spectrometer." ACS Photonics 3, 14-19 (2016)

DOI: 10.1021/acsphotonics.5b00290

   
 
 
 
版權所有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光電工程學研究所   http://gipo.ntu.edu.tw/
歡迎轉載   但請註明出處   http://gipo.ntu.edu.tw/monthly.htm/